◆劉 燕
(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尹村小學校)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重點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與學習自主權。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時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與活躍的思維,而課堂學習的自主權一旦交還,便會促使其思維大大發散,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保證“生本”理念的貫徹落實尤為關鍵,文章便針對這一內容展開深入探討。
1.符合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求
語文學科在基礎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提升小學生文化知識的關鍵,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字理解能力,同時兼具一定的德育責任,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作用重大。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推進,新課標中明確了“以生為本”理念的地位,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日漸發展的新時代,唯有全面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才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生本”理念,是踐行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的有力證明。
2.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內容特殊與知識結構簡單的特點,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尚處在身心發展階段,對學習的注意力與興趣難以長時間保持,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去掌握知識。此時,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便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懂得采取多元有效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熱情,提出更為高效的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1.組織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為了有效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要積極貫徹“生本”理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法,讓學生轉變自己的學法,既可讓學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和同學展開合作學習。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已得到了普遍運用,并且教學效果十分明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學生個人能力不足而學習效果不好的問題,同時也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教師需要對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任務進行合理設置,如課前預習等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則不需要進行合作探究;而對于部分具有開放性與探究性的討論題,便可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從而探討解決。
比如,在講解《我們成功了》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針對性的預習任務,需要學生基本理解文章內容,所以可設置如下問題“什么事情成功了?是怎樣成功的?為什么成功之后我們的心沸騰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便可設置“北京申奧成功對我國意味著什么”這一開放性的探究題目,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讓組員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此一來,不管是課前還是課堂,預習還是探究,都凸顯出了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便是對“生本”理念的有效貫徹,在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方面意義重大。
2.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將自己擺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占據著課堂教學的絕對發言權,而學生則只能在講臺之下牢記學生所“灌輸”的知識點便可。大量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而言,雖然在知識接收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極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與發散,導致學生逐漸淪為“學習機器”。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應當積極轉變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換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定位,讓學生也能嘗試著走上講臺,向同學講述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比如,在講解《媽媽的賬單》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選擇一名學生走上講臺當同學們的“小老師”,而這名學生早已在課前做好了充足主備,不僅能夠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入講述,也能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感知的母愛實例去深化講解,讓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更具感染力,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不難看出,學生自主地位得到凸顯后,其思維能夠得以積極發散,懂得結合自身實例進行講解,而這一點許多教師都未曾嘗試過。同時,這種“小老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心理素質都實現了有效鍛煉,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3.積極引導學生主動質疑與探究
小學階段的孩子有著愛玩的天性,所以對學習的興趣與注意力都并不高,所以為了充分發揮出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使其能夠逐步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因此,我們需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烈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激發其求知欲望,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質疑與探究的過程中,在自身驅使下參與學習。
比如,在講解《棉鞋里的陽光》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將文章題目書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針對該題目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疑惑。部分學生說道:“棉鞋里面怎么會有陽光呢?”也有部分學生說道:“陽光照進棉鞋里有什么好寫的”“這是誰的棉鞋”。面對學生提出的種種疑問,也意味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此時,教師再列出這些問題且順勢導入文章教學,學生便會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而認真聽講,最終會在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之下,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對文章深層含義有了全面理解。
4.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當結合實際所教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然而,一定要確保的一點是,所運用的教學手段需要保證趣味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小短片的播放,讓學生對烏鴉的幾次嘗試有更為直觀的影響,從而感受到烏鴉的智慧;在講解《司馬光》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能夠在不改變原文大意的基礎上去進行改編。種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進一步凸顯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氛圍得以活躍,教學效果自然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教育理念改革的大趨勢下,倘若教育教學活動無法從固有理念中解放出來,則難以實現教學實效全面提升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將“生本”理念貫徹落實到位,既符合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趨勢,也是對學生個人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升訴求的積極響應。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良好的組織引導之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