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毓文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由于都市所具有的多功能性,都市旅游已成為目前推動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它不僅僅包括娛樂休閑活動,而是圍繞都市所展開的各類旅游活動的整體。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名城的西安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良的生態環境與極富潛力的人文積淀。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已成為這座古城的整體發展趨勢。所謂“大西安都市圈”的理念也應運而生。這些因素都給西安發展都市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都市旅游的概念與分類
都市旅游指以都市整體為中心、都市旅游資源為基礎的旅行,包括為都市旅游產品和都市商務環境吸引而進行的各類活動,相較于傳統的觀光度假游內涵更加豐富。
都市旅游大致可分為5類,分別是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商務旅游、健康醫療旅游和家庭事務旅游。其中最基礎的觀光旅游,采用以游玩欣賞歷史古跡、自然風景為目的的形式,比如八達嶺長城一日游。休閑度假旅游關鍵在于休息,與都市宜居情況密切相關,具有熱帶特色的海南三亞便是休閑度假的勝地。商務旅游是指以商務活動或提升企業公司形象為主要目的的旅游,發展都市旅游需要國際上或國內的一定影響力,目前大部分發生在北上深杭等一二線城市。健康醫療旅游是指以緩解病情為需要的旅游活動。此類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強,需要滿足良好的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等條件。“北國春城”長春市就曾因此被評為中國最適宜養生的城市。家庭事務旅游是指由家庭活動如拜訪親友所引起的都市旅游活動,生活中較為常見。
2.都市旅游的特點
都市旅游的特點主要有多樣性和引領性。從多樣性來看,它可以分為旅游者的多樣和旅游形式的多樣。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大眾已經有能力承擔一定的旅游花銷,這也是近些年旅游市場火爆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群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預算開展旅游,旅游逐漸成為一項全民性運動。旅游形式多樣指的是,都市旅游資源豐富且種類繁多,以不同目的來都市旅游的旅游者不僅可以進行本身需求的活動,還能體驗到與之相融合的其他各類旅游活動。
從引領性來看,旅游目的地的主體是都市,而其發展離不開其服務基礎設施和各項旅游政策的健全和完善。其中政府對都市旅游的開發策略以及政策體現了時代特色,同時其創新理念思維對當地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著極強的引領作用。
1.政治因素
各級政府對西安市在全國及國際視野下的定位對其發展都市旅游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據2018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西安正式被列入國家中心城市,大西安都市圈將作為“一圈一軸三帶”中的“一圈”利用好自身的歷史文化因素,發揮引領作用。另外,西安入選“新一線城市”更將為其都市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視角下,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與國際接軌。其獨有的城市魅力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
2.經濟因素
經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夠使城市更好地發揮出輻射帶動能力,增強與外界聯系。一個都市的經濟整體狀況良好,且服務業對GDP貢獻率高,可以體現其服務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及服務行業的高水平,這就必然會使更多的游客前往,從而帶動都市旅游的發展。2017年西安市GDP為7469.85億元,其中服務業對GDP貢獻率70.4%,為其發展都市旅游奠定了堅固的經濟基礎。
3.社會因素
風土人情是都市旅游途中旅客要考慮的重點因素。2017年,西安被選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人熱情好客,很樂意給外地游客介紹當地各色景點小吃,使這座都市更加“平易近人”,助力于都市旅游的發展。
高素質人才可以給予都市旅游創新元素且推動特色化旅游品牌的開發。在人才教育方面,據《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西安擁有6所全國100強大學,位列第五名。其高校總量排名也在全國前列。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可以給予西安多種多樣的發展可能,創新思維在不斷地萌發,如果將這些創新思維加以改進,利用在西安都市旅游領域上,也會使都市旅游行業大放異彩。
4.交通因素
都市交通的發達程度和交通工具的多樣性都是旅游者在規劃都市旅游時必然要考慮的問題。西安市是全國6大航空國際樞紐之一,且擁有完整的“米”字高鐵樞紐網及高速公路網。至2016年11月8日,西安已開通三條地鐵運營線路。不論是國際、國內,還是市內,西安的交通都已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都市旅游發展的需求了。
1.豐富的旅游資源
西安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擁有大量文化遺址古跡,其中以漢文化為核心的未央宮遺址,以唐朝文化為核心的大小雁塔景區、興教寺塔,以及海內外知名的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走在西安城墻根,也能夠體驗這古城長安的魅力。此外,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半坡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內涵。
西安的自然風景旅游資源也不遑多讓。驪山晚照、灞柳風雪都是西安的“關中八景”中的自然資源部分。以驪山為例,它是國家4A級景區,屬于秦嶺山脈,山坡上有松柏。就因這里的美景,唐代在此修筑離宮,由此風景與人文相輔相成。其中聲名遠播的華清池現已成為旅游、休閑勝地。
2.積極打造旅游品牌
品牌建設是促進都市旅游的重要一環,而良好的文化品牌離不開都市對外在形象、內在精神的建立。2018年春節期間,西安市政府推行“西安年,最中國”的品牌理念,打造富有長安氣息、年味氣息的別樣西安。此后,西安戰略性開發重點旅游項目,如西安國際鐵路主題公園、肯尼斯·貝林自然博物館,與國際接壤,努力提升西安市的外在形象。
若僅有外在形象而缺乏文化內涵終究會使旅游品牌成為一個空殼。西安市打造旅游品牌的過程中,極為重視品牌的內在精神。如曲江新區,是國家文化部頒授的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其以文化創業為基本理念,采用“文化+旅游+城鎮化”的創新模式,為大西安文化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3.模式進步
西安以前的旅游模式較為傳統,以觀光為主。然而現在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旅游來深入內心、獲得永久知識和感受。許多都市都推動傳統旅游模式逐步向“全域旅游”過渡,西安市也不例外。其以原有的歷史還原場景為載體,向游客傳遞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精神,增強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通過“旅游+”的聯系作用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和升級。西安市藍田縣和臨潼區都是這一模式進步的典范,其中藍田縣在2016年實施門票免費政策后,截至當年11月,旅游業總收入就比2015年提高了739.48%,增效驚人。
2017年,西安旅客運輸總量絕對值為24286.53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了2.6%,其中公路、鐵路為主要運輸方式。該年接待18093.14萬人次游客,同期比增長20.5%;旅游業收入為1633.30億元,增長了34.6%。根據CADAS數據,2018年上半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2157.58萬人次,增長了7.6%。由此可以看出,西安都市旅游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1.問題
(1)產品同質化,惡性競爭
若存在于同一個文化區域的主要特色相同,各個商家只利用一種元素進行旅游活動或產品的開發,則在這一文化區域運營的初期階段,可能由于宣傳到位吸引來巨大的客流量,但缺乏長期的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各個商家容易因為產品同質化而產生惡性競爭,如此雙重壓力,必然導致景區的衰敗。西安市中以“白鹿原”為核心的鄉村體驗區,就因為基本只有特色餐飲,而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2)資源融合不到位
如果一個旅游點只包含游覽觀光這一項功能,而不與其他項目融合,那旅游者勢必只能走馬觀花地“看”,無法“體驗”該旅游點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如今西安將計劃新增多個文化旅游項目,且注重融入商業、購物、生態,但仍有許多舊景區沒有與各類資源融合,缺乏自身特色。
(3)藝術衍生品缺乏及質量不合格
游客在游覽完景點后,往往愿意買一些紀念品,即該景點的藝術衍生品。北京故宮就采用這樣的形式不僅讓游客把“體驗感”保留,還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陜西歷史博物館也推出了如《陜博日曆》的藝術衍生品。但反觀西安某些景區的紀念品,不僅質量不過關、做工粗糙,而且還無法體現該景區的文化元素,無法獲得游客的喜愛。
2.對策
針對西安市發展都市旅游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西安市政府應積極迎接挑戰,提出相應對策。
第一,要眼光長遠,創造體驗模式。開發產品時不應只關注當下由IP引起的利益,而應有長期性的規劃,注重可持續發展。例如,可以著眼于開發樂活旅游產品,融進生態、低碳理念。
第二,融合資源,建造多功能區域。利用新增都市文化旅游項目的活力,促使多種新舊元素的融合發展,從而打造更完善的多功能區,帶動舊旅游項目的再發展。如西安高新區夜晚燈光秀所在區域,不僅展示了特色西安,還集咖啡街區、休閑娛樂于一體,是市民和游客放松的好去處。
第三,把藝術衍生品當品牌來做。景區在成本規劃時,不應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在宣傳景區上,可以利用做工精美、文化內涵豐富的藝術衍生品來延長游客的觀賞感,提高景區口碑,拉動景區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