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川北醫學院校地合作處)
上世紀,美國公司把網球的教練經驗引入公司管理中,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教練技術發展更加科學有效的、系統。教練技術是由眾多學科和理論技術總結出來的技巧、模型、工具等組合;教練通過角色示范指導學員學會做事情,深刻理解事情內涵,明確自我目標、價值、角色,發掘自我潛力,使其具備在復雜的社會中靈活分析、處理事情的能力。這種新興技術已經在企業管理和培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從2006年起,我國專家就已經把教練技術引入醫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為醫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開啟新篇章。教練技術的核心就是激發學員的自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使學員更有創造性、自主性,通過教練員的引導和示范,促進學員思考、并采取積極的行動。職業生涯教育是近代新興發展一門重要學科,當前我國的職業生涯教育主要在西方理論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各醫學院校的實際情況,逐步形成適合我國醫學生發展的職業生涯教育理念和體系。
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在醫學院校實踐,首先要以學生協會和各院系為依托,成立專項工作組,統一協調各計劃項目的實施發展。確定設計項目方案,組織方式、管理模式、課程、時間等;組建項目運行團隊和分工、培訓,根據專業設置擬定不同的教練名單并邀請參與項目工作;設計教練培訓課程和對教練技術進行培訓,設計項目網頁和進行網上宣傳工作,為學生提供網上報名和網選教練功能;對報名學生進行篩選和組隊,1名教練和10名學生組成一組團隊,并安排一名項目組聯系人,師生之間要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討;每組安排一名項目組聯系人。項目實施以后,由項目各小組的聯絡人和教練交流溝通,共同確定每次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保證每月組織一次集體活動,并提交每次活動的總結,發布在網絡項目平臺上,供每位學員分享學習;總共5個月的活動過程中,項目組要深入各小組的活動中,嚴格監督各小組的活動質量和次數,和教練員經常交流溝通。所有活動結束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員都要提交學習總結報告,讓學生在項目團隊充分得到鍛煉,并學以致用;項目組要進行相關調研、評估工作,詳細總結項目成果,并召開項目成果總結會和閉幕式,學員及教練團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和分析此次活動不足之處。
內容設計:
(1)項目模塊設計。項目的教練模塊設計是教練計劃的重中之重,關系著項目開展的成敗。教練模塊框架要彈性設計,教練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與學生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共同商討,制定每次具體活動內容,并定期設立專項課題和組織研討交流活動,對教練輔導學生的內容、方法與效果進行監督考核。
(2)教練模式設計。把教練技術與本土化相結合,把醫學生生涯教育、學習生活經驗都融入教練項目中,開發出適合我國醫學生發展的教練模式。教練模式可以分為教練基本技術、實踐練習、團隊拓展;實踐練習就是指學生參與到社會企業項目中、以及進行課題研究等方式,團隊拓展是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在就業方面要注重引導理念和內容的融入,讓學生有為國家做貢獻的理念,引導學生立大志、服務祖國和人民的崇高價值觀。
經歷5年的實踐,川北醫學院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在校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總共參與學生人數達兩千多人,教練員包含了一百多名各行各業的資深專家。多次被四川省就業促進會評為就業優秀單位。
1.滿意度調查結果
五屆參與活動的學生平均滿意度達95%,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其溝通、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擴展了校內外人際關系網,更深刻地認識了自我。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職業生涯規劃,其次是求職技巧、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先進個人經歷。學生還喜歡到公司進行實地參觀、了解職場工作狀態,喜歡和教練帶領團隊深入探討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學生普遍認為教練員認真負責、表達能力和親和力高,講解內容的實用性較強。結果表明,項目效果較好,學生在內容和形式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的,教練自身的專業素養會影響學生認知。
2.干預效果分析
使用職業自我效能量表和職業決策困難量表,對隨機抽取100名參加項目的學生進行測試后發現,教練計劃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很強的干預作用。學生對自我職業規劃和發展的自信心提高了。項目對就業主體的學員影響更顯著,而對需要繼續深造的本科學生影響不顯著。所以,研究生學歷的學生對項目輔導有更強的需求,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問題,積極與教練進交流學習,說明學員自身的動機程度對項目結果有明顯的影響。總之,項目對于提升學生的職業決策能力規劃職業生涯、發展職業素質、提高就業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實現學生社會化教育,培養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一直以來,職業教育和職業環境如何相互促進、相互結合,困擾著我國醫學院校職業教育多年。教練模式創新成功的解決了這些難題,教練們都來自不同的工作環境,職場經驗豐富,他們言傳身教,讓學生對職業環境的了解更加直接深入,能促進學生的職業決策和發展能力的提高;企業參觀等實踐性環節,使學生有了更豐富的感識。而用人單位也能更近距離的了解學生,有利于人才挑選。在組織形式上,項目通過對固定對象組合的指導、系統化的教練模塊設計、教練與學員交友式溝通等方式,確保教練輔導和學生個性發展相結合。本項目在教練輔導內容與形式上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相結合,多樣性發展,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和選擇。
教練技術在我國醫學院校要可持續發展,應結合國情、校情和不同學科特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動本土化的發展,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教練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學生、教練、醫學院校、社會等多方面資源的相互協調,緊抓項目的設計、組織、質量監控,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機制,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和達到預期效果。選擇教練人員應該多元化,涵蓋各個不同的行業、領域、職業,且具有較為豐富的職業生涯經歷,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的人才需求,具有助人為樂的熱忱和良好的人格品質,以滿足醫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目前,教練技術在我國醫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應用還僅僅是探索階段,還有更多的實際問題需要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為我國醫學生更好地就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