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強 袁良杰
(泰山醫學院)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我國教育部、原衛生部共同實施的旨在培養適應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實用型全科醫生的一項重要計劃。全科醫生是一類重要的復合型臨床醫學人才,執行全科醫療服務,主要在農村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同時,全科醫生一般是以門診形式處理常見病、多發病以及一般急癥的多面手,是健康管理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又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全科醫生具有獨特的態度、技能和知識,使其具有資格向家庭的每個成員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這種基于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教育、衛生規劃戰略定位決定了必須從兩個方面著重培養卓越醫學生。一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讓醫學生具有以后能夠獨擋一面的能力以及更加豐富的臨床經驗;二是要在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同時重視醫學生的人文素養,讓醫學生在擁有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高尚的品質、卓越的管理才能以及執著的科學精神,以達到為農村基層培養“能下去、用得上、待得久”的合格醫生的目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卓越醫生良好醫德修養和崗位勝任力的重要環節,在其路徑選擇上也要時刻圍繞這一目的。泰山醫學院作為教育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學校具體情況,我校于2013年選拔組建了卓越醫生班,并對卓越醫生班“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探索與初步實踐。
1.把“臨床醫學導論課程”作為社會實踐的第一堂課
臨床醫學導論課程作為社會實踐的第一堂課,內容涉及了包括醫學管理學、醫學教育學、醫學史、醫學倫理學、社會醫學、臨床診斷學等學科在內的多門學科,它在學生從理論到臨床的過渡中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它不僅僅是把學生單一的導向純臨床,同時注重了培養醫學生的基本素質同樣也很重要,使學生懂得醫生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醫生的義務與使命,以及一名優秀醫生所應具備的素質條件以及行醫標準等重要問題,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的醫患關系, 時刻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以泰山醫學院為例,我校所開設的臨床醫學導論課使用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臨床醫學導論》,總共32學時,整體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同時實地體驗、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又交叉進行,縱觀整個授課過程,理論授課與臨床體驗能夠緊密結合。在大一結束后,充分利用暑假時間,以《臨床醫學導論》社會實踐課為載體,要求學生回到家鄉基層的醫療衛生單位,進行親身接觸臨床實踐或開展社會醫學調研,進一步體驗醫生角色,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做一定工作,調查不同地區層次的衛生健康狀況,衛生改革需求等。通過調查問卷以及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接觸病人,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在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中能夠了解醫療工作的內容及特點;實踐后要求每位學生按實踐主題撰寫一篇3000字左右的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所見、所聞、所學并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使得學生對臨床醫學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結合舉辦的知名學者論壇,引導學生對臨床醫學的責任有更深層次地理解,幫助學生開拓創新、勤奮成才。
2.進行“臨床預見習”活動
我校在探索社會實踐活動方式的時候,更加注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更多與專業有關的預見習活動,使學生們懂得理論來源與實踐,并且學生的認知過程將更加符合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自然規律。其中,“預見習”是指學生在正式實施見習、實習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利用課余時間進入醫院參加臨床實踐活動。預見習之前,學生會接受專業的崗前培訓,然后再擁有了一定相應的知識儲備后,被分配至各臨床及輔助科室,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與引領下,切實參與到門診、病房與急診的日常診療過程中,觀摩并學習交接班、查房、新收病人、診療操作都有專業的臨床技能并加入科室學術活動等學術交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熟悉并習慣臨床工作流程,感受并適應臨床快速而有條不紊的工作節奏,觀察并學習醫患溝通技巧,讓學生能在“預見習”過程中聽到、看到、想到、問到,并且對醫生、醫院以及就醫過程的理解循序漸進的直觀起來。我校在大二學年結束后,利用暑假期間,組織卓越醫生班學生參加“預見習”活動,同學們一開始就展現出高漲的學習熱情以及明顯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對學習知識的向往和主動學習的動力又保證了預見習的良性運轉。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不同,醫院里各種各樣的臨床病例及迥然不同的臨床疾病表現,讓學生的預見習生活豐富多彩,這對學生的視聽覺產生了強烈的刺激并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使預見習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豐富的臨床病例資料庫。帶教老師的諄諄教誨,醫護人員的辛苦忙碌,患者診療過程中的苦樂悲喜,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預習生,讓他們在預見習的熏陶漸染中自身快速地進行學生與醫生的角色轉換。這種直觀而有效的學習過程對一個卓越學生的成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為他們以后臨床素質的培養及專業技能的掌握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預見習”這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處于低年級階段的醫學生較早的增加了和患者溝通的機會,在經過耳濡目染帶教教師醫療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累積自己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提高未來見習、實習的學習質量。
3.面向農村、基層社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義診活動
作為一所為全省乃至全國培養醫藥衛生人才的高等醫學院校,我校堅持在大三學年結束后在暑假期間開展以“關注基層衛生狀況,服務基層人民”為主題的“泰山使者”青年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義診活動,為學生了解基層的衛生狀態及工作情況、更好地為基層人民服務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直接的平臺。近4年暑期,我校組建兩支“泰山使者”卓越醫生班暑期義診服務團隊,奔赴山東省東平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開展暑期專業社會實踐活動,在醫學博士專家教授的帶領下積極開展義診和支教。為當地老百姓開展常見病、地方病的義診,普及醫學常識,宣傳國家的醫療政策,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贊揚和熱烈歡迎。通過對基層的調研、走訪,學生深入了解了基層醫療服務現狀和需求狀況以及基層的常見病、多發病,并利用所學臨床知識組織開展或參與義診活動,由此與基層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建建立了堅定的信任關系。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將直面基層醫療狀態、醫患關系等社會問題,這些基層的社會醫療問題又賦予了學生綜合地分析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是學生更透徹的了解醫學本質以及醫學規律進,認識到醫學不僅擁有臨床問題的專業性,更具有現實的社會性,從而促進卓越醫生班學生形成正確的醫學價值觀,提高了醫德修養。
卓越醫生班社會實踐活動取得的了一定的成績,我們認為成功的經驗有以下幾點:
1.高度認識,嚴密組織是活動成功的前提。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此次活動,全院上下,從各級領導以至輔導員,都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認識上的到位帶來了行動上的自覺,各項措施嚴密可行,工作有條不紊,從而保證了活動的扎實有效。
2.密切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突出重點是活動成功的關鍵。我們在活動中,發揮了醫學專業優勢,一方面,服務了社會;另一方面,使學生接受了教育,增長了才干。
3.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是工作不斷上水平的重要方法。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我們認真進行總結,通過交流體會收獲,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成功的繼續保持發揚,不足的及時修正,從而使社會實踐活動年年有進步,次次有提高,避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俗套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