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華許海英
(山東省蒙陰縣第一實驗小學)
當前,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在我們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卻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在多年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中,通過建設和研究學生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網站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基于信息技術課學習網站的學習,相比較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所謂的信息技術課學習網站,就是我們按照《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將小學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容按先易后難的原則整合為幾個知識模塊:操作系統(tǒng)基礎、電腦繪畫、文字編輯、電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電腦動畫、logo編程、scratch編程、初步網頁制作等內容,每個知識點均包含圖文并茂的導學案、操作示范視頻、檢測練習題等輔助學習材料。學生根據自身發(fā)展水平,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真正變身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學習探究內容,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學習興趣小組,共同協(xié)作學習。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網站的學習相比較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有著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
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可以決定自己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嗎?不能。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權。學生的所謂的“自主探究學習”不過是在極其有限的范圍內的“自主”,只不過是老師為“自主”而“自主”而已。
在基于信息技術課學習網站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知識內容,利用學習網站的輔助材料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網站的學習,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實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確實存在的。因家庭條件和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的不同,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參差不齊,這導致我們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安排學習內容時十分苦惱,大部分教師采用統(tǒng)一學習內容和進度的方式,往往導致沒有基礎的學生疲于奔命,而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又全無興趣,這成為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困擾我們的難題。
在信息技術課學習網站環(huán)境下,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因為學生更多地是利用導學案、操作示范視頻進行學習,學生無需采用統(tǒng)一進度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選擇自己學習的進度,選擇與自己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進行合作性學習。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現有水平上得到提升,獲取成功的體驗。
當前的信息技術課教學由于統(tǒng)一教學內容,總難讓所有的學生都對這部分內容都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一些優(yōu)質課評比中,老師總是挖空心思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效果往往并不是十分明顯。而且,讓老師們挖空心思地創(chuàng)設情境,成為了他們的沉重負擔。
基于信息技術課學習網站的學習,學生的興趣無需你去激發(fā),他們自己便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只要我們老師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指導,讓他們在嘗試性探究之后獲取應有的成就感,他們的興趣愛好會得到維持和鞏固,每一節(jié)課他們都會積極參與,做到了有效參與。
當然,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網站的學習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非常容易轉移,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結果東一榔頭西一鋤,所學知識雜而不精,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學分制督促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把每個知識模塊的知識內容分為“選修”和“必修”兩個部分,在每一個學期學生必須完成“必修”部分的知識內容的學習,檢查的方式便是讓學生提交利用“必修”部分的知識內容創(chuàng)作的作品,通過這個辦法,學生的學習穩(wěn)定性大大加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明顯增強。
基于信息技術學習網站的學習,是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的全新變革,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齊頭并進的統(tǒng)一學習,而是變成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自身發(fā)展水平而開展的自主探究學習。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變成了教師引導和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樂園,學生在這里發(fā)展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協(xié)作意識,這才是我們需要堅持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