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小學)
每個孩子都具有創造力。因為在幼兒期,好奇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對周圍新鮮的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打破沙鍋問到底”“探究性的拆東西”“自言自語做游戲”。這些聽似“好笑”,看似“頑皮”的言行舉止,恰恰就是孩子創造火花的閃現。有許多人才成長的事實說明,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都具有頑皮、淘氣、好問、好奇、勇冒險、敢嘗試的行為特點,所作所為時常超出常規,如“趴在雞窩孵小雞”的愛迪生,“將毒蟲子含在嘴里”的達爾文,這些“淘氣”的行為,可能就是發明家、科學家最初顯露出來的創造火花,這種火花一旦燃燒起來,就會成為永不熄滅的、探索真理的火焰。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
有些父母分不清自己的哪些行為是愛自己的孩子。有時會將溺愛當成真愛,或者由于私心的原因偏愛自己的孩子。這樣就會把孩子帶入危險的邊緣,慢慢地因為父母的這種愛的庇護而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過于心疼孩子也是種溺愛,孩子應該要有適當的磨練,有一定的抗壓能力,父母要忍心讓他去經歷風雨,而不是一味地呵護。
母雞啄小雞,不是母雞很殘忍,而是母雞愛小雞。母雞為了小雞能脫離自己學會生存,不得不用殘忍的方式趕走小雞離開自己。這種看似殘忍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深沉的母愛,有時候是我們人類所不及的母愛。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為了生存都需要競爭,物競天擇和優勝劣汰是大自然不變的生存法則。
現在有的學生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衣服,將衣服郵寄給母親洗,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不要說他將來的生存能力會如何,就說他現在情況是多么的糟糕。可以想象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愛”到了什么程度,這是種危險的愛是種會反彈的愛。過分的給予不一定會有好的回報,根據有的實際報道,可能還會帶來殺身之禍。現在不乏有殘殺親身父母的血案。我們還不能清醒嗎?還會想不到是誰培養了這些六親不認的殺手嗎?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愛要慎重,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愛!
無論是家長還是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到幼兒教育不僅僅在于提前向孩子灌輸各種各樣的知識,或者與其他孩子比較誰的才藝更出色,而在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衛生習慣,給未來更高級的教育打下基礎。
1.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學校,家庭、社會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選擇,就把在家庭和社會中看到、聽到的一切現象都模仿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了,如有的孩子會在游戲中模仿大人醉酒的樣子。
家長無論是說話,還是行動,實際上就已經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長經常跟孩子說,對人要有禮貌,不能亂發脾氣。可是家長自己說話的時候,經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響呢?要孩子做到,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勿以學習知識為主
對于一個人來說,學習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如果一味地以此作為教育的重心會使整個教育出現傾斜。教育幼兒必須把心靈的教育和EQ培養作為重點,讓孩子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重視心靈教育,學習能力自然會大大提高。
3.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育
說教的方法對于教育孩子常常事倍功半,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是“游戲”。孩子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商量。如通過游戲,適時的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程。孩子回家后還會向家長宣傳。以“垃圾分類”游戲為例,小孩通過老師的引導學會垃圾分類后,如果看到家長亂扔垃圾,就會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垃圾要分類。連很多家長都說,垃圾分類的游戲讓他們很受益,以前他們都不懂得垃圾還要分類。
還有“關愛他人”的教育,組織孩子們到敬老院、開智學校慰問、表演木偶戲,使孩子從小懂得同情和關懷弱者。
4.關注孩子的發展潛力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關注孩子的可持續發展。什么樣的孩子才有發展潛力?熱情大方,會關心同伴,這樣的孩子人緣更好,以后也會有更多鍛煉的機會;同時,這樣的孩子求知欲強,思維很活躍,學習(行為)習慣比較好。幼兒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靈,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