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皇鎮初級中學)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把“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列為重要的教學的目標之一,同時指出要通過學習過程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能有效抓住情感這條主線,并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并且教師長期以一貫之地引領學生堅持下去,無形中教師打造的情感課堂將會展現無限的魅力、呈現給學生無限的誘惑力。
首先,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傾注自己無限的情感,要善于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和互動,時時、處處與學生產生共鳴。
教師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把教材中公平、正義、美好、善良的情感注入學生的血脈中,讓它們永遠在學生的血管中循環流淌,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中領悟親情力量的巨大,感受親情的偉大,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語文的文本功能充分體驗在語文課堂形象加情感的教授和互動過程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用心與專注,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拿出方法多樣看家本領,采取師生平等談話、交流互動,師生一起共同感動等,在與文本的切磋對話中逐步走向深層的精神交流。課堂上,在看似松散的課堂流程中,對文章主旨的領悟卻越來越深。這就要求教師激發情感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善于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中生成學生的能力、方法和習慣,讓理趣與情趣交相輝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主體的成功體驗,發揮教學“促進者”的作用,教師要善于運用高超的藝術性的言語和熱情,用信任和期待的神情,用親密無間的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指正和點撥,使學生感受老師評價的真誠和肯定,讓學生在無形中產生濃濃的學習興趣、情趣。
其次,教師要善于把握師生互動的氣場,通過文本制造領好的互動氛圍,從而達到和諧統一境界,借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進入中學,學生獨立個性會進一步彰顯,獨立訴求與愿望會更大一些,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師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應該是平等的。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該帶來教學互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互動”意味著師生相互尊重,相互建構,真誠對話,對于老師來講,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更是一種教學境界和精神氛圍。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個性得以張揚,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學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和諧境界。
在語文教學中,關于“師生互動”“對話交流”,新課標主要表達了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第二,教學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這里說的既是教學理念,又是對教師對課文講析行為的限制。)第三,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新課程環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互動為方式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想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師都要寄予肯定和鼓勵,千萬不能讓所謂的教學任務扼制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從中學會發現、學會反思;教師還應當引發話題,參與學生的開放式研究,引導學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式和步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方式中解放出來,變“講授—接受”的講授方式為“合作—探究—點撥”的開放互助的活動方式。
教師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尊重每個學生個性,通過賞識性的評價,從而創設出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自由氛圍。學生有了安全感與自由感,才能真正沐浴在一種真實、生動的語言交流中,沐浴在一種幸福、和諧的尊重與關愛中。可以說,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都會冒出許多“奇思妙想”,拉近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課堂變成了輕松和諧的生活樂園。
作為語文教師,只要投入了全身心的情感,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多樣、和諧的輕松的語文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能動自主、創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會,充分獲得生活經驗的頓悟與積淀,就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推動學生生動活潑、快樂自由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