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聰許川佩朱愛軍黃新黃少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多學科交叉已成為當今世界高校為增強創新能力而開展的重要研究領域,是當今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制高點,促進高校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也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關注。
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已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共識和特征。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跨學科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建立了60多個;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等都設立了用于跨學科發展的合作基金;在日本,高教界為了促進交叉學科發展,很多大學都設置由多學科組成的學科群,通過學術的交叉融合,開拓和創新學術領域和學術體系。
近年來,我國也越來越重視交叉學科教育。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指出,多學科交叉融合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多學科融合”方式,另一種是“多學科交叉”方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分別成立了“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和“交叉學科學部”實現了對“多學科融合”方式的探索;中國科技大學成立了“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實現了對“多學科交叉”方式的探索。兩者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可喜的前景。
在這一良好的大背景下,廣西地方工科院校應積極探索復合型工程人才的培養,大力開展課程改革,提高工程人才素質,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改革開放已來,我國工程教育規模快速增長,工程教育質量穩步推進,工程專業認證體系逐步形成,我國已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工程教育體系。于2016年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國,工程教育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充分肯定。但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國工程教育在跨學科專業建設上仍然比較薄弱,存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工程人才培養仍然存在與新興產業和新經濟發展有所脫節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程專業設置過細
工程人才專業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且存在專業設置、調整的靈活性不夠等問題,特別是國家目錄外學科專業設置的自主性不夠,不利于根據經濟發展需要設置新的工科專業。
2.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不健全
課程與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對應關系不清晰,授課還是以知識灌輸為主要特征的傳統人才培養方式,不能夠將課程所學知識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課程體系設置上仍然存在重專業、輕通識的教育現象,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所需的課程開設滯后,促進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動力和機制不足。
3.人才培養模式和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工作難以推進,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明顯不足。學科和院系間涇渭分明、難以推動跨學科人才培養進一步發展。“本碩”“本碩博”工程人才貫通培養的體制機制尚未健全,學生實踐和跨專業學習等方面條件準備不足。
4.工科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存在問題
近年來,各高校從國內外引進了大量的青年教師,盡管理論基礎扎實、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但他們大多實踐鍛煉的機會,絕大部分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止步于實驗室模擬,大多都是出“校門”又進“校門”,幾乎沒有什么工程實踐或經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是以電子信息類學科優勢突出,工科教育特色鮮明的多學科性大學。本文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為主,其它工科類專業的專業基礎為輔。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確定多學科交叉復合型工程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方法、途徑,建立交叉課程教學體系,構建第二學歷式交叉的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機會,增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復合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本文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以課程群形式整合相關課程,建立交叉課程教學體系
所謂課程群,是近年來高等院校在課程建設中出現的一項新的課程管理方法,它打破了傳統的專業設置,積極開拓圍繞與其相近或密切相關的學科領域,建立一個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的學科群體。打破學科固有利益,促進課程群建設,充分發揮課程群結構整體功能效益,對教學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實踐起著關鍵的作用。
2.通過學科競賽,提升復合型工程人才培養載體作用
學科競賽作為一種創新教育模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支持的學科競賽大多包含了電子、通信、自動化、計算機、光電、機械、材料、人文等多學科知識,對培養學生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增加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機會,增強學生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實踐能力
為滿足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需求,有必要構建多學科融合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研究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有助于學生獲取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創新、勇于探索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4.加大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習實踐機會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非常重視產教融合。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習機會,將日常的理論知識通過多是多樣的企業實習轉化為自身的職業能力。在此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學生對自我認知和定位的能力,為學生實習提供更多的渠道,能夠使學生更快進入就業狀態。
總之,交叉學科建設有效解決了科學發展所面臨的很多復雜性、綜合性的問題,打破了高校單一學科培養人才的局限,極大地推動了二十一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要求目標的實現。通過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基本實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培養了一批善于打破科學壁壘,能夠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創新的跨學科新型復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