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紅
(甘肅省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初中語文源自生活且用于生活。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校外課程資源,對初中語文教學無疑有著重要幫助。隨著教改的推進,教學體系中的教學模式及內容都有著很大變化,同時,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漸意識到只有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確切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根據社會現實及學生的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及更新課程資源,才能使教育創新改革發揮更大作用。具體而言,初中語文的課程資源包含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而合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顯然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有序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學術界對于課程資源的劃分有著不同意見,總體而言,課程資源對相應的教學活動提供有力保障,其豐富多樣的內容及形式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很大助益,最終幫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課程資源的具體定義可以從不同方面及角度進行分類,例如,已提到的空間范圍,其被劃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及校外課程資源,其中校外資源包含校外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資源、鄉土民俗資源等內容。還有根據不同性質類別來劃分的社會課程資源、自然課程資源,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以及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互聯網及多媒體資源,等等。因此,教師對課程資源要保持高度重視,學會對課程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并將其運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從自然、社會和生活等多方面合理研究與教學大綱相匹配的內容作為課程資源,改變傳統狹隘的課本知識學習,使初中語文教學更富趣味性及多樣性。
基于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教師要懂得合理利用現代技術及工具,以更好的開發課程資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當下普遍用到的計算機、幻燈片、放映機、多媒體教師以及錄音機等,教師通過使用該類型工具及技術,對校外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使其傳播形式更為立體化與形象化,學生更益于吸收并理解相應的知識點。此外,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并依據相應的校外課程資源,將傳統語文課堂引申到校外。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依據紀念館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及著名的歷史事件進行解說,學生在此氛圍中不僅能感受到大無畏的愛國主義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還有利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依據校本課程及綱要展開有效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促使其成為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教師對初中語文校外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必須要確保其基本要素的相互協調。主要涵蓋了教學活動中教材內容的廣泛性及多樣性,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高度關注與運用,同時學生對不同課程資源的接納程度及掌握是否保持在高水準。由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發展方向及需求,深入開發校外課程資源,以更適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散性思維等多種能力的新型教學內容,引導初中學生學習語文,進而認識到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更自主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具體而言,初中語文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由以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當中的重要部分,而語文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無論使用哪種課程資源,都要以課程綱要為基準,使其課程資源更具目的性及針對性,有益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課程綱要及重點知識進行整合,進而對校外課程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差異性對其學習教材內容進行整理規劃,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能力及其他綜合素養的培養。例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及寫作能力的課文類型有哪些,講解這類課文的時候應注意的方式及側重點,并對課外閱讀中與其類似的文章特點及寫作方式進行整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及寫作技巧,學會多種寫作方式的融會貫通,進一步提升其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深切的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社會各行業領域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設備被廣泛運用與企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各方面,其對學生的學習同樣產生極大影響,學生的個人能力及發展更是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教師結合現階段社會發展特點及學生發展需求,重視互聯網課程資源的開發非常有必要。同時,教師利用互聯網信息及多媒體技術對課程資源進行優化,拓寬學生的學習資源,并營造更為有趣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學習,提升其學習參與度。最后,由于互聯網課程資源的更新速度極快,這就對教師的創新能力產生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綜合素養也能在很大程度得到提升。
初中語文的校外課程資源當中包含的社會資源,是根據人們的社會生活及自然所汲取的課程資源,因此,教師對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注重社會社會生活的實踐積累,具體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組織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從實踐操作中體驗并理解語文知識,并提升其邏輯思維及語言能力。例如,社會生活當中角色扮演,周末時,在旅行社當志愿者,以導游的身份帶領游客感受當地的特色風俗及文化,并為游客介紹當地景點的歷史故事及風俗由來。角色體驗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小導游角色扮演中學到的知識,以筆記或學習小報的形式記錄,由此不僅可以使其語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例如,定期參觀革命紀念館及烈士園。或者從校外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士擔任客座講師,利用社會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參加富有當地民俗特色及自然環境特色的各種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環境。
生活資源是校外課程資源的重要部分,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單單只是對語文學科知識的融會及掌握,而生活資源中的自然習得,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著積極作用。例如,在少數民族地區,許多少數民族接觸普通話及語文知識相對較晚,致使其學習語文的效果不理想,聽、說、寫及閱讀各方面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許多當地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不利于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因此,該地區教師更應結合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少數民族的特性并民族文化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使得語文教學更為生動有趣,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課程綱要進行全面了解,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及發展需求深入研究社會資源、生活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等多方面校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