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雨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愛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作為教師,我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著他,愛護著他。尤其是對待淘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會付出更多的熱情和耐心。如果發現課堂上有學生走神了,我總是走過去親切的拍拍他的肩膀,用眼神提示他,從而使學生在教師善意的注視中認清問題,并自覺地專心起來,課堂氛圍始終處于一種民主和諧的狀態,學生學得愉快、輕松。下了課,我會征求同學們的意見:這節課這樣上好不好?你滿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滿意的是哪些方面?讓學生知道你喜歡他們,熱愛他們。另外,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創設互動平臺,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圖部分”學生了解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像知識與文字內容更好地銜接,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各版本的地理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將地理圖像、地理圖表、地理圖片制作成課件,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極大地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激發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煥發了課堂的生命力。
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獨立探究,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發散性和靈活性。通過合作探究,掃除自主學習中的障礙,培養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合作意識。具體操作:在這一環節,教師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都獨立思考問題,學習知識。一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圖像、圖表;二是閱讀后要求學生提出新問題;三是注意讀記結合;四是閱讀時特別注意地理學科圖文結合的特點,進行圖文轉換。如要學習“地理環境對區域的影響”這一節內容時,對于地理環境對區域的影響,我鼓勵學生對照地圖,用自己的語言來具體分析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為發展經濟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在這一環節,學生對于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獨立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小組合作學習階段共同探究。這一階段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學生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一是學生提出自學時存在的問題,在小組交流,廣泛收集知識信息,克服學習中的障礙(5分鐘);二是對一些疑難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來,再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辯論(3分鐘);第二步:針對所學內容,我設計一些典型問題,提供一些地理圖像,組織開展進一步的討論(4分鐘)。這樣,經過小組間的交流與討論,甚至是爭論,總結出地理環境對區域的影響,最后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快樂地交流,快樂的討論,快樂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是地理教學倡導的基本理念。我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我注意將地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反之,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地理知識與地圖,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越貼近,其學習的興趣和識記的效果就越好,期間的思維活動也越活躍。因此,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地理知識,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能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這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參與到整個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自主學習,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對地理這門科學有了濃厚的興趣,喜歡上地理課。這樣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地理課成為學生最喜歡上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