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
植物組織培養是指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利用適當培養基,對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及原生質體進行培養,使其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的創新能力日益加強,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并日趨走向成熟。與此同時,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也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實驗科學,實驗課的重要性尤為突出,相關人員需要對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給予完善和優化,進而充分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水平。
眾所周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該技術也已逐漸走向成熟。但是在實際的高校授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校雖然在儀器設備上滿足了教學要求,但是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不夠創新,基本上都會以教材上的實驗為主,雖然這樣的實驗在操作起來更有標準,但是這種過程缺乏創新思維的運用,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很多實驗之間缺乏聯系,無法構成系統性。再次,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參與的程度也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有的課程教師直接從頭參與到尾,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制約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主觀能動性。最后,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彼此之間缺少實驗操作默契,實驗氣氛嚴肅緊張,這樣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1.明確教學目標
很多高校之所以在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課程教學方面不夠完善,主要是因為其對此方面認知和重視程度不足。為此,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相關人員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針對于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課,主要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針對具體的實驗,教師要能夠在試驗之前先與學生明確本節課需要掌握哪些操作步驟,并且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全程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結束后,教師可以逐一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升實驗教學的實效性,也確保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培養并沒有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教師之間與學生之間均需加強合作
不同的教師會因為研究問題的深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之間可以多進行交流合作,彼此之間相互取長補短,而且由于教學的綜合性,也會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小組劃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及時識別自身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也提升了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生掌握滅菌鍋等儀器的使用方法時,要指出操作中應該注意的主要事項,針對避免污染和消毒等相關問題做出重點講解,然后再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教師在旁邊觀察,做輔助指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實驗、去交流。
3.強化實驗的綜合性
在傳統的實驗過程中,我們通常采用的都是一種比較固定的模式,即教師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并且針對于實驗所需的用品進行提前準備,然后直接提供給學生,以便其在實驗中使用便利。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掌握相關材料的功能,而且按照流水線進行操作和實驗的方式雖然使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更為簡單便捷,但是學生如果在其中某一環節一旦遇到問題,就不能夠做到游刃有余、靈活解決問題,因為其對教師已經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探究能力沒有得到及時和有效的培養。為此,相關人員需要強化實驗的綜合性。例如,在談及到組織培養技術在植物脫毒方面的應用時,可以對整個流程給與系統教學,針對于莖尖的剝離,脫毒苗的檢測,等等,通過多種角度來將技術和實訓方式進行融合,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課程教學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是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為此,相關人員需要對其給予認真的研究和分析,采用明確教學目標,加強教師之間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以及強化實驗的綜合性等方式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