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君
(遼寧省北票市職教中心)
專業課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專業課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又是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地提高和正確價值觀地形成。因此加強實踐教學,也是職業學校的特色所在。那么,在加強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到什么作用呢?有些人認為既然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實踐課就應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則起輔助作用。本人在多年的畜牧獸醫專業的專業課教學中深刻體會到,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教師都必須起主導作用。
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按實訓要求,寫好授課計劃,明確實驗目的、任務要求、操作內容、時間分配、教學形式、訓練計劃和成績評定等(一頭),還必須要重視實驗課準備、講解、答疑、總結等環節工作(另一頭),合理分配實踐課各環節時間,減少學生實驗的盲目性和失誤率。要在既定的有限時間內,保證學生的實驗操作的計劃性和有序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實驗知識和提高實驗技能及學習效率。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結合專業理論知識安排實驗內容,使學生明確有關專業技能所依據的原理,掌握專業技能操作要領與步驟。
教育心理學表明:“興趣是孕育動力的源頭,是激活思維的最好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動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運用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特有的感染力,利用學生對某一經濟現象、某一知識點的興趣、好奇和渴求心理給予生動具體的指導,進而創設問題的情境。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望,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來自于充滿疑問的問題情境。教師要善于巧妙地把專業教學內容轉換成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情境,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發現問題,從而產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激情。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善于引導,使學生少走彎路。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操作進行獨立地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要使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和特點,在不同層面上訓練提高。教師依據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高低,考試成績的好壞等因素,將學生劃分不同層次,制定出高、中、低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通過分層分類的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應達到應有的目標要求。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如我在練習題設計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頂”的原則,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面向全體學生,重在鞏固基本知識,培養初步的應用能力,達到學習的最基本要求。選做題面向學有潛力的學生,重在發展他們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要注意要做到練習內容“分層漸進”、練習形式“趣味多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練、樂練。
實踐課教學的創新,是教學目標的創新、教學管理的創新。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不但需要創造型的人才,更需要應用型人才。如果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質量不夠高,特色不明顯,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就不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因此追求質量和特色應該成為教學改革的起點和歸宿。職專生的創造能力主要是學生在技術和實踐上的創造能力,為此應盡可能通過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他們學會做人做事;通過實踐課教學,使他們學會創造和創新,更好地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管理是提高效益的保證,沒有嚴格的管理,學生的實踐課教學就會流于形式,造成練習的資源浪費。抓好實踐性教學不僅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需要,更是學生就業和創新的需要。在教學管理中。只有形成“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特色,才能培養出應用創新型人才。
考核評價是教育技能訓練的重要檢測手段,不僅可使學生產生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訓練成績,而且也檢測了技能訓練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教師獲得反饋信息,避免學習中的盲目性。同時有助于學校領導做出指導教學工作的決策。教師要重視考核這一環節,針對科目中要求掌握實踐技能的重點,制定考核項目和標準,讓學生有目的的加強學習和訓練,最后達到真正掌握專業技能的目的,從而成為合格的專業人才。實驗或技能考核結束后及時總結,教師要根據統計資料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規范操作技能,如操作中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基本技能,教師應再次操作示范,以利于實驗操作技能的形成與鞏固,有利于規范操作技能,為改進教學提供可靠的依據。評價應貫穿于學生實踐課教學的全過程,以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表揚先進,應該“更上一層樓”;鼓勵后進,沒有必要悲觀失望,應該加倍努力,迎頭趕上。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奔頭,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然,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非否定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而進行的活動,這種活動表現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操作、自我總結、自我反饋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等于學生中心主義。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認真地學習,但必須要有教師適時必要的引導,才能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并使智力得到發展,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很好發揮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是教師發揮好主導作用。就完成教育目標來說,教師和學生都承擔有責任,學生要積極地在教師引導下學習,教師要全心全意地教好學生,而學生學有所得,智力和思維能力都取得發展是師生共同的目標。教師的主動作用就是主動地為學生的“學”服務,不能是被動地適應和追隨學生當前的興趣,而是要從教學目標出發,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握方向,因勢利導,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