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青島文昌小學)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進,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各學科各學段中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其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使原本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對于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如果缺乏充分的學習興趣,將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效率也難以得到提高。基于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出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數學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的獨特魅力并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在進行“平移與旋轉“這一主題教學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缺乏信息技術的設備輔助,對于一些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生動展現圖案圖形是如何進行平移和旋轉的,并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圖形和圖案之間的特點,以及平移和旋轉對生活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點有生動理解,并在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中,獲得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通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轉變成為形象生動的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學得更加輕松扎實,不僅能享受到數學帶來的美好,還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培養,而小學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為學生營造出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氛圍。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激發,教師只需要進行適時的引導與幫助,將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參與到合作探究交流過程中來,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與鍛煉,為學生今后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為學生清晰、直觀地展現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困惑,也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學習素材。在此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交流看法、傾聽想法,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數學概念公式等教學內容極為抽象,僅僅用語言進行公式概念講授的教學方式,不僅費時費力,也會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而小學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則有效地攻破了這一難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更加方便優質的教師資源,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樣性的學習資源。通過對學生感官的調動,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轉換成為視覺、聽覺、觸覺方面的感受,幫助學生對抽象的算理概念法則等有清晰的理解,引導學生揭示數學的本質,優化學法。
小學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引入為小學數學翻開了新的篇章,也為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媒介,通過將數學學科與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將促使學生綜合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提升,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將更加輕松。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創造出與教材相符合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公式等內容變得簡單形象,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的加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相應的動畫,首先在動畫中展示一只青蛙,讓學生明確一只青蛙有幾條腿,幾只眼睛,隨后又在動畫里展現三只青蛙,讓學生計算畫面里一共有幾只青蛙,幾條腿,幾只眼睛。然后還可以隨機拿走一只青蛙,讓學生再次計算畫面里的青蛙數量。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中調動學習興趣,并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特點,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有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無法跟進教學進度的情況,針對小學階段的心理及思維發展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信息技術應用,并進行適時的引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一些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后,如果僅僅讓學生單純記住公式而不進行公式推導,幫助學生強化對公式計算的認識,那么學生對于圖形面積的計算將只有粗淺的理解,此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通過語言轉換成自己熟悉的長方形過程,化抽象為形象,打造實踐的新平臺。
又如在進行幾何圓的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一個PPT,用長方形,正方形等分別替代車輛的輪胎,讓學生思考,與這些形狀的輪胎相比,為什么圓形的輪胎會跑得更遠?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圓的特點、作用和用處等。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完善與成長。
提問教學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掌握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提問環節,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有效考察,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創新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進行“雞兔同籠”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途徑對雞兔同籠的圖片進行下載,在圖片的上部露出8只頭,在圖片的下部露出26只腳,隨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通過語言將本節課所講述知識點引入課堂之中,指導學生了解這張圖片的名字叫雞兔同籠及代表圖片中有兔子和雞兩種動物。我們都知道兔子有四只腳,雞有兩只腳,那么在這個籠子中到底有幾只兔子有幾只雞?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分析,自主思考,發揮主觀能性,或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逐漸進行問題的探究,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作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基于數學學科特征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合理設置課堂教學過程,通過小學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整合,創造豐富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效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