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唐山市路北區韓城鎮中學)
自主學習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逐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能夠擺脫教師的監管,自主的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的重要學科,在當前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并且師生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自主學習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目標的設定,運用符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完成學習過程并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自主的理解和探索,靠自身的能力去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就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1.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課堂教學氛圍枯燥乏味
數學知識概念的提出,例題的講解驗證以及學生的習題訓練,直接構成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標準模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陳舊,缺少創新和變革,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的提升。鑒于此,教師應當對數學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完善,多樣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2.學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正是學生叛逆心理強烈的時期,對于學習有著天然的抵觸和對抗情緒,缺少專注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面對知識體系復雜龐大、知識理論十分抽象的數學科目而言,班級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十分明顯,加之學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僅僅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
3.數學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缺少生活化渲染
不同于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教學,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更加注重體系化和延伸拓展,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壓縮內容,注重數學知識理論的灌輸和講解,數學例題也過于理論化,教學內容的學術性過于強烈,缺少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1.合理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創設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絕對支配的地位,灌輸式教學方式貫穿數學課堂教學全過程,忽視了課堂導入環節以及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的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創設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有理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PPT課件的放映進行課堂導入,將正數和負數以及有理數的相關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后根據導學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開端為數學教學奠定基調,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運用自主學習法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相反數》時,教師可組織游戲“唱反調”:我們大家都知道正數和負數,現在我說一個數,同學們將它變成相反的數。+11、+8、-9、-7.6、0.25,學生很快說出-11、-8、9、7.6、-0.25。教師提出問題,在數軸上對應的點的位置如何?這樣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相反數。
3.運用小組合作,發揮學生主體性
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小組內能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僅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成長。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為學生出示例題如:(-11)-(-8)-(+10)+(-9)-(+5),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由各小組分工合作,看哪個小組最先算出正確的結果。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交流,能有效的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法法則,并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4.通過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的熱情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體系十分規范和龐大,各類數學理論知識十分抽象和晦澀,對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難度極大,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還可以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難度,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
例如,在《幾何圖形初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生動形象的呈現長方形、多邊形和圓等幾何圖形,同時為學生講解直線射線以及線段的知識,并通過動畫形式,使學生理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些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幾何圖形的構成以及角的知識,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枯燥且范圍的授課氛圍,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知識的了解,促進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發展。
5.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初中正是學生心理敏感的時期,教師的教學評價用語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合理的運用評價方式和評價用語,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自尊心。例如:在《圓》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關于點、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以及扇形和弧長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教學評價,對于心理強大的學生采用客觀的評價用語,而對于缺少學習自信心的學生則采用激勵性教學用語,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