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英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
在高中語文的導入式教學法中,通過以啟發式、新穎性、趣味化等手法,來營造樂學氛圍,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導入式教學法,教師要善用啟發性語言,來構思課堂想象空間,將知識的呈現與學生的思考相融合,引申出更加深奧的教學內容,學生從思考中探究知識,了解文化,增進主動思考與辨析力。導入式教學法,教師要善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順應高中生的思維習慣,以新穎、別致、趣味化導入,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學習《再別康橋》一文時,我們可以通過導入歌曲《再別康橋》,從動聽的歌曲中營造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理解與互動,也讓學生能夠從愉悅中體驗文本的情懷。
在高中語文的導入式教學法中,通過設置懸疑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狀態。在高中語文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要充分分析文本內容,從中設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疑問”中敢于質疑,開動腦筋來解惑。特級教師錢夢龍在教學《岳陽樓記》時這樣導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歷代都作為散文名篇收入各種選本,從南宋人編的《寧文鑒》開始,直到當代的各類散文選,都選有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呢?請同學們認真學習《岳陽樓記》,想想其中的道理。”這樣設疑導入,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問題上來,并促使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閱讀、思考,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教學奠定了基礎。
學習知識,有時候“曲徑”能夠“通幽”。在課堂導入設計上,我們既要關注知識的呈現,還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激活聯想與想象,增進學生創新力的培養。課堂導入設計,除了要營造良好的趣味空間外,還要給予適度的“留白”,讓學生自主去想象,去放飛思緒。在學習《逍遙游》一文時提出:對于本文所講的“四笑”,分別代指誰,又是誰在“笑”誰?又是為何而“笑”?通過對這些“笑”的分析,讓學生去揣摩莊子的智慧,去領會莊子的“逍遙”情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并不只是需要學生學,還需要教師教,只有教得恰當,學生才能學而有效。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要留有余地,要明確什么時候留、留什么、怎樣留。恰到好處的“留白”將會不斷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彌補學生獨立思維的不足,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語文導入式教學法,在實施中也要關注課堂情境的營造,特別是在情感融入上,將形、情、境、理進行融合,以多種媒介手法來渲染課堂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如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時,教師在二胡曲《遙遠的思念》中有感情地講述:“我是地主的兒子,我出生那年,父母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我算命,那算命的先生說,得送給一個窮苦的人家喂養,我才能長命百歲。于是,我被送到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家,從此,我就成了大堰河的兒子,我吃著她的奶水長大,她愛我‘如愛自己的兒子般’。每天辛勤勞作之后,她總要把我抱在懷里,慈愛地‘撫摸’。當她的乳汁流干,我被親生父母領回家時,她是那樣依戀不舍。以后,在每個年節里,她總要為我(她的乳兒)做米花糖,為的是乳兒能悄悄地來到她身邊,叫她一聲‘媽’……后來,我讀書了,再后來我被父母送到法國留學……1932年初我回到祖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監獄里我又想起了乳母,看著鐵窗外的大雪,我似乎看到了那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為表達對乳母的深深懷念,我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再別康橋》一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文本,從網上下載相關“康橋”的圖片,展現康橋的美;也可以引入《再別康橋》詩歌朗誦,結合背景音樂,提升詩歌朗誦的情感共鳴,打破傳統課堂講授的局限性。
總之,在高中語文導入式教學法運用中,還可以引入名人名言,引入背景故事,以故事的分析、解讀,引發學生對故事的深入思考,激活學習積極性,增進學生的自主性。總之,高中語文導入式教學,教師要拓展課堂設計手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以有效的設疑、情境創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