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粉30克,加食醋適量,調成糊狀,涂于干凈的紗布上面,敷貼患處,每天2次。藥物以臨用時調配為宜,敷藥面要大于腫脹局部范圍,否則影響療效。
遼寧沈陽 劉釗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青黛味咸,性寒,歸肝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定驚。臨床上,青黛常用于治溫毒發斑、血熱吐衄、口瘡、喉痹、小兒驚癇等病證。本品治療流行性腮腺炎,1990年版《藥典》已予收載。流行性腮腺炎中醫稱為“痄腮”,是由風瘟邪毒引起,以發熱、耳下腮部腫痛為主癥的急性傳染病,多見于小兒,成人亦有發病者。段茂芳等用上方治該病療效極好,值得推廣應用。不過,青黛溶水調外涂治腮腺炎已有引起接觸性皮炎的報道,醋調外敷雖未見此類不良反應,也宜注意為妥。
取柏子仁10克,烘干,研成極細粉末,加香油適量調成稀糊狀,將藥油裝入滴鼻凈小瓶中。先用雙氧水洗拭凈患耳膿液,然后患耳朝上,將藥油滴入耳道內,每天早晚各滴藥1次,每次3~4滴,滴完后扯耳輪活動幾下,以使藥油進入中耳。如有發熱等并發癥,則應給予退熱或其他相應治療。如無并發癥,可單用上方。
山西大同 王蒙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化膿性中耳炎相當于中醫的“膿耳”,系邪熱上犯耳竅,血腐化膿所致。小兒啼哭淚入耳道,容易導致感染發炎。臨床以耳內流膿、鼓膜穿孔為特征。上方為民間驗方,經臨床用治14例全部痊愈,可供進一步驗證應用。其治療機制尚不清楚,有待研究。
野菊花12克,水煎代茶飲,每天1劑,連服1周。
山西大同 王蒙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野菊花為菊科菊屬植物野菊的頭狀花序,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經,功能疏風清熱,消腫解毒。臨床上,該藥常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病癥。現代文獻已見有治療呼吸道炎癥、胃腸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壓病、宮頸炎及預防流腦的報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故用于治流行性腮腺炎是非常合適的。
細辛末2.5 克,與適量的小麥粉用溫水調成黏稠餅狀,直徑為3~4厘米,厚度為0.5厘米,敷于臍上,外用塑料薄膜及紗布貼膏固定,早晚各換藥1次。3天為1療程。
湖南長沙 李想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細辛治口舌生瘡,《本草綱目》早有記載。《衛生家寶方》載有細辛治小兒口瘡的方法是“細辛末,醋調,貼臍上”。近現代亦有用本品敷臍治療口瘡糜爛的報道。小兒口瘡多由心脾積熱所致,細辛辛溫,能散浮熱,其氣清而不濁,故善降濁氣,宣泄郁滯,故能奏效。此方外治可免小兒服藥之苦,可供繼續驗證應用。
取胖大海3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約150毫升沖泡15分鐘,待其發大后,少量分次頻頻飲服。
湖南長沙 李想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胖大海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種子,具有宣上導下、潤燥解急、通便泄熱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胖大海外種皮有明顯的吸水膨脹作用,約為等量瓊脂的一倍,吸水后增加腸容積,而產生機械性刺激,引起反射性腸蠕動增加而達緩瀉作用。故對嬰幼兒肺熱腸燥所致的大便秘結效果甚佳。但是,本品在臨床上已見有泡服引起過敏性皮疹及尿血的報道,雖屬偶見,也需注意。
鮮土牛膝,水煎服或代茶飲服,3~4歲患兒每天20克,5~6歲每天30克。
遼寧沈陽 劉釗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土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種,性味、歸經與牛膝略同,其功能以瀉火解毒見長,現代藥理研究提示本品有抗菌消炎作用。流行性腮腺炎乃感受風瘟病毒所致,故用本品有效。楊運星在臨床觀察到,單味鮮土牛膝煎劑對“痄腮”的療效,明顯優于普濟消毒飲對照組,且無苦味,患兒可當茶飲,真乃簡便良方。
取生山梔9克研碎,浸入70%酒精或白酒中,浸泡30~60分鐘,取浸泡液與適量的面粉和勻,做成4個如5分錢幣大小的面餅,睡前貼壓于患兒的雙側涌泉穴和雙側內關穴,外包紗布并用膠布固定,次晨取下,以局部皮膚呈青藍色為佳。
遼寧沈陽 劉釗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豪點評:
山梔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內關穴可治熱病。涌泉穴可治小兒驚風。上方以山梔敷貼穴位,上病下治,用治小兒發熱是很合適的。不過要注意,熱退之后,還需針對原發病辨證用藥,以鞏固療效。
提示:來源于民間的驗方、偏方數不勝數,很多人自行應用,有用對了的,也有用錯了的。“我來薦方”就是本刊為讀者搭建的這樣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并請專家評點指導。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種疾病,用藥也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我們不主張讀者自行用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對證、安全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