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漢語熱”風靡全球,漢語成為繼英語之后世界第二大語言,因此,各國開始加強漢語教育,漢語在國際上占據的位置愈發重要。本文結合國際漢語教育的發展背景,從當前國際漢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出發,對其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希望以此來推動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各國的漢語文化建設,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關鍵詞:國際漢語;教育;問題;措施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對外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多,因此,推動了各國語言文化的發展。為了符合當下發展趨勢,我國政府順應時代要求,開始大力發展和傳播漢語文化,實施國際漢語教育。國際漢語專業自開設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推動了漢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國際漢語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1 國際漢語教育的發展背景及現狀
國際漢語教育是由“對外漢語”延伸過來的。早在1950年,清華大學為各國交換生開設中國語言專修班,接納了第一批外國留學生,對外漢語這門專業就由此興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外漢語專業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和創新,對外漢語專業在國際上的地位直線上升。直至2013年,對外漢語正式更名為國際漢語教育,國際漢語教育一經興起,在各國的教育領域都有廣泛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中國語言以及中國文化,我國的對外交流政策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全球范圍內,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人數已經突破三千萬,各個國家和地區也開始積極引進漢語老師,導致全球出現“教師荒”現象。并且,“漢語熱”也帶動了中國文化教育機構的發展,以孔子學院為首的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孔子學院在全球開設已有兩百多所,平均分布在140個國家和地區,接納和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漢語愛好者。同時,還有2008年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大型中文比賽節目—“漢語橋”,一經推出受到了世界各國青少年的歡迎,此節目為各國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因為如此,國際漢語教育事業在世界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2 當前國際漢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際漢語教育的規模不斷壯大,教學體系、教學方式也都有了明顯的改變,因此導致在國際漢語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我們進一步優化。
2.1 國內學校對國際漢語教育的認識不清
雖然國際漢語作為一門對外學科,在各國教育事業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對于國內來說,我們對于國際漢語教育的定位尚不明確,部分學校對于國際漢語教育的認識還不清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從學科角度來講,國際漢語專業作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下的一個分支,由于兩者的教學目標混淆不清,從而導致其專業定性不清,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第二,從學校層面來講,部分學校并沒有意識到國際漢語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科建設上,缺乏完善的教育機制,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施投入上,還處于萌芽階段,種種因素制約了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2.2 國際漢語教材編寫不完善
相比于中國傳統漢語教育,國際漢語教育的要求更高,實用性更廣,真實性更強。目前,國際漢語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方式缺乏代表性,部分教材編寫不完善,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因此,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同時,國際漢語教育面向的大多是外國留學生,教材作為他們學習中國文化的唯一來源,教材編寫更應該結合留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生活,滿足留學生的不同需求,向留學生傳播更為全面、更加豐富的中國文化。
2.3 師資力量不足,部分教師素質不高
教師作為傳播知識的主要群體,在漢語教育事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際漢語專業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他們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還要有充足的教學經驗。但是目前,我國的國際漢語教育工作還存在著學生與教師數量不成比例,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的問題。同時,部分教師素質不高,缺乏專業性。由于我國的國際漢語專業的師資力量相對較少,因此,涌現出了各類兼職教師。兼職教師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國師資力量的空缺,但由于兼職教師的知識范圍不夠廣泛,存在局限性,教育能力不足,往往會影響國際漢語教育的質量和整體效率。
2.4 教學課程缺乏趣味性、程序化嚴重
國際漢語教育工作除了需要專業性極強的老師之外,還需要制定具有靈活性、豐富性的教學課程。但是目前,部分教學課程缺乏趣味性、程序化嚴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只是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國際漢語教育專業與傳統教育不同,它除了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技能、熟知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外,還要精通其他各國語言。因此,需要各種課型之間的相互配合,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各司其職,對其他領域的知識涉及的很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 應對措施
3.1 充分意識到國際漢語教學的重要性
國際漢語教育工作是傳播中國文化、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國際漢語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作為發展國際漢語教育的重要載體,肩負著推廣漢語文化的重任。因此,學校要充分意識到國際漢語教學的重要性,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不僅教會學生熟練使用漢語,而且還要使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同時,社會也要積極推廣漢語文化,促使漢語走向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3.2 重視教材編寫
漢語教材的編寫在注重科學性和統一性的同時,也要重視其實用性和趣味性。由于各國的文化各具特色,語言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因此,教材的編寫更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狀況,通過與當地的老師交流,共同編寫出適合學生的教材。同時,教材編寫要注重趣味性。由于國際漢語專業留學生頗多,“水土不服”造就了他們對于漢語文化的認識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單一枯燥的文字不利于他們掌握漢語,因此,在教材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圖文結合,盡量選擇適合留學生的教材編寫形式。
3.3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對漢語教育工作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我們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第一,對教師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由于國際漢語的開放性,它對于教師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不論是在教學模式上,還是在教學手段上,都要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發展。第二,要重視國際漢語教育教師人員的數量及素質問題,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擴充師資力量,國內教師要和國外教師多多交流與學習。第三,國家應大力加強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鼓勵對口畢業生從事該專業的工作,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
4 結語
中國要想“走出去”,漢語的推廣和傳播是非常有必要的。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傳播和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而且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而對于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予以重視,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改善和提高。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也要給予大力支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從而促進中國對外交流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一暉,王亦兵.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沖突及應對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8(07):101.
[2]張成淑.對外漢語教材分詞連寫問題探討[J].現代語文,2018(06):171-175.
[3]朱婧.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沖突及應對策略[J].語文建設,2017(15):14-15.
作者簡介
吳欣怡(1998-),女,滿,遼寧省大連市人,學生,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