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小學這個關鍵的教學階段,要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了數學學科上。教師要想盡辦法為學生構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教學課堂,引發(fā)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因此,教師從課堂的有效提問層面分析,要讓問題成為學生對數學知識框架進行合理構建和理解的根本。教師通過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讓學生和自己形成密切的關系。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下,帶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成長,樹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良好成長根本點。總之,教師要把小學數學課堂和提問教學密切結合起來,以此實現(xiàn)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48-02
引言
教師要把提問和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實現(xiàn)學生多角度的發(fā)展和進步。教師可通過提問為小學數學課堂增添魅力,讓學生在認可數學學習的情況下,形成自己對知識的準確理解。因此,有效課堂提問是激活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教師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知識和價值進行研究,讓學生在擁有屬于自己的良好學習領地下,健康成長,收獲希望。本文則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意義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課堂提問的形式,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要對其進行重點分析,保證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良好學習空間。第一,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會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研究和分析。這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欲望的根本。同時,學生在課堂提問之中,會對數學知識進行準確的理解,加強知識的學習能力[1]。第二,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關系。教師不再約束學生的成長,而是為學生提供屬于自己的學習機會。在完成了提問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優(yōu)質教學形式可更好地引領學生成長。第三,在提問教學形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全面強化。教師不再約束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而是以學生的具體成長需求為基礎,保證學生更好地進步。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所開展的提問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形成了合理的小學數學提問模式情況下,帶動學生成長,讓學生找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忽視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存在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教師在教學上給予學生的提問關注,會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并沒有為學生塑造出一個生動的教學形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了影響,并不能讓學生接受數學問題的洗禮。第二,教師所實行的課堂提問模式比較單一,這并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為學生提供單一化的提問模式,難以引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多個角度的思考和研究。這既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強化。教師參與教學的過程,往往是通過單一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沒有幫助學生找到高效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第三,數學問題的展現(xiàn)不夠合理。教師并沒有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在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學習的方向。最終,在多個問題的堆積下,學生并不能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認真學習,也難以形成屬于自己的良好成長陣地。
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分析
1.立足實際情況,巧妙設計問題
教師借助課堂提問,力求學生在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時候,形成屬于自己的良好思維路線。在此,教師對學生的合理學習提供準備。在有效的課堂提問形式下,讓學生在生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找到自己,形成自己的良好學習模式。教師要對小學數學知識提問進行創(chuàng)新,在準備相應的問題之前,需要從學生學習能力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合理,不能設計過于簡單的問題,也不能設計過于困難的問題。只有問題立足實際情況,而且問題十分巧妙,才會讓學生在提問式教學中有所收獲。所以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合理提問時,要讓問題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的價值。教師以預設問題和創(chuàng)新問題的生成為基礎,在對問題進行合理調整的情況下,保證學生在學習上實現(xiàn)突破。這其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并形成明確的答案。由此,學生能夠在問題解決之中獲得成就感,以此提高知識學習的效率。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問題全面性
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就可從這個方面出發(fā),讓學生在思考生活化問題的基礎上,更好地對所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在此,教師就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小學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教師可以實行開放性的提問模式,讓學生在接觸合理的提問情況之下,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應立足生活實際,保證提出的問題更加全面而生動。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生活的實際情況,分析出三角形的具體邊長和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找到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如關注房屋建筑中涉及的三角形,并以此作為提問的機會,讓學生明確“并不是任意的三個小木棒都可以拼接成三角形的。”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下,就會獲得自我成長和進步。
3.問題具有趣味性,簡易化呈現(xiàn)
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在參與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好奇心,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準確的理解和認識。比如通過故事和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準確理解。由此,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存在的幾何圖形內容是抽象的,教師不再運用以往的教學形式,而是通過趣味性的問題呈現(xiàn),讓學生獲得思維發(fā)展關鍵點。這既可以讓抽象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也可以讓學生觀看到具體的實物。
針對幾何圖形,教師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實物,并提出問題“這些圖形有哪些特點,怎樣區(qū)分?”在趣味性的問題激發(fā)下,學生會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簡單學習模式。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更新和升級。這其中,就要不斷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以小學數學教學的提問為基礎,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重點學習,促進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良好學習陣地。同時,教師積極為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良好成長空間,在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的基礎上,保證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此,教師要讓小學數學提問教學變得十分優(yōu)質,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更好地找到自我。
[參考文獻]
王繼輝.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多維分析與教學建議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139.
作者簡介:陳志杰(1981.8—),男,甘肅慶陽人,大專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