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唯一性單位,則班級氛圍取決學生學習的環境是否優良,即學生管理能力的形成條件是否充足。由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主任需要給學生寬裕的時間和大平臺,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自學、反思等,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形成優良的課堂氛圍。
在實際工作中,初中班主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形成。班級作為群體性的活動,是一個大集體。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制定教學內容、計劃,還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國初中班級人數為45-50人,人數較多,很難集中化地實施管理。因此,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促進學生“我是課堂的主人”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組成的一份子,應該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團結同學,從而提升整個班級的整體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內外因素的結合,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內部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服務。因此,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盡可能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素質的實際要求。總之,班主任需要重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加強師生、學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1.積極參與團體活動
班級作為一個龐大的集體和家庭,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生更喜歡在一個文明、和諧的環境中學習、生活。由此,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應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化,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參與班級中各種形式的團體活動,從而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定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對于班級的作用,從而不斷優化、增加自己在班級集體的作用。對此,多形式的團體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優化、增加的過程中,學生約束自己的同時,就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按照時節、節日等組織集體活動,加強學生、教師、生生之間的交流。對此,還可以給予學生權利,讓學生自我策劃活動,并進行班級選票,其中票數最高的活動由策劃的學生開展,以此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對于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利用班級干部提高學生自我監督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班干部是維系班主任正常工作的紐扣。班干部不僅可以幫助班主任完成班級管理工作,還是與學生交流的一種方式,而且可以為班上的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激勵學生的好勝心。因此,班級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重視干部工作對培養學生自我監督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作用,發揮班干部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給予班干部組織開會、活動策劃的權利。這樣一來,可以消除學生對班干部“收作業”和“打小報告”的印象,而是能夠主導班級會議、活動的發起者。如開展班干部會議,分析班級學習、學生動態情況,發現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如此,班干部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會得到提升。對此,班干部的甄選可以實施每月投票制,票高者勝任,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例如,該位學生性格暴躁,容易與班級外的學生產生沖突,敢于為班級學生打抱不平。班干部競選時,這位學生的票數最高。教師應根據這位學生的日常行為給予相應的班干部任務及權利。如讓這位學生帶領班級競選“班級之星”等任務,同時需要告知這位學生競選過程中,大家不能做哪幾件事情,這就需要他去監督班級學生。最后,這位學生在規范自己的同時,也享受了管理的成就感,從而學會調節情緒,增強了自我管理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落實了班干部的主要作用,也實現了集中化小個體的管理,即因材施教。
3.堅持規范化管理評分制度
初中生相對年輕,缺乏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會尋找各種的理由逃避困難。由此,班主任需要有效的指導和聯系學生的心理問題,再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環境等多種因素,重新制定管理方法及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知識的困難,還幫助學生勇于面對生活的困難,對于他們的解決方法,建立有效的評價系統。對此,評價應以學生的實際出發,綜合打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班會,班會的形式可以以小組、個人、集體等多種形式開展。如以小組的形式,每組討論、分析班級中現存的問題及良好情況,推選一個同學上臺述說,發表小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及班干部為小組打分評價,增加學生、教師、生生之間的距離。對此,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安排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和特點,通過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監控能力等,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科學分配學習、生活和活動所需的時間,控制學習和生活的節奏。班主任要注意這一問題,合理改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學模式和方法,并教他們正確的方法。只有當學生真正掌握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才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