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樂亭縣湯家河鎮湯家河中心小學)
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變化。因為素質教育廣泛為人所熟知,我們也逐漸地認識到,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尤其小學生的道德素質發展,對于小學生今后的成長以及在社會中所發揮的價值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與社會》實際上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文化、歷史教育等方面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體會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等,來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且以此作為基礎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道德行為。所以,提高小學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需要結合對于這門學科教學的途徑方法以及所取得效果的正確認識來開展。
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權力,在品德與社會的學科教學中,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提出來,引發學生們的關注和討論。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表現,也讓課堂的內容變得更加鮮活生動,讓課堂教學更富有實效性。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尤其在品德教育的靈活性方面可以給教師提供更多進行品德教育的機會。開放式的課堂相對于傳統封閉式的固定化的課堂具有更加靈活生動的特點,這樣的特點對教師要求比較高,所以,教師要熟悉品德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且熟悉小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特點,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的氣氛,在課堂上自然地生成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有效地解決課堂中所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更加富有針對性。
在育人環境的打造方面,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到班級教學氛圍的構建,另一方面要關注到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同時也要將社會家庭環境構建納入到整個德育環境的構建中。要形成系統化的觀念,認識到學生是在這些環境中成長發展。這些環境因素都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塑造改變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作用,因此,在環境打造方面力圖做到和諧一致,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解決學生因為環境不一致所帶來的認知失調問題,能夠讓學生們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選擇科學理性的價值觀念標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所以,在和諧的環境構建方面,教師把能影響到的環境工作做好,而自己影響不到的就需要做好學生們的思想預防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權威教導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教師要發揮言傳身教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們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區分社會中的善惡美丑,能夠帶著一定的理性思維去分析社會中的復雜現象。
小學生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他們不僅懂得很多道德規范,記住很多道德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應用。所以,在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方面,教師要從實用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結合生活中的很多實例,讓學生帶著個人獨特化的視角去分析這些事例。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能夠換一種視角去理解當時的人和事。所以,空講道理不如結合實踐中的實際演練,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發。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小學生們能夠進一步地理解社會生活中人們為什么需要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規范,這些道德規范到底是對人們自由的保護,還是一種限制,如果沒有這些道德規范,社會將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實際上也提高了他們遵守良好道德規范的自覺性。學生在面對一些非主流道德現象時,他們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主流道德規范標準進行解讀和分析,從而不會受到一些歪風邪氣的影響,能夠自覺地抵制一些惡劣社會風氣,在社會生活中保持堅定的信仰,能夠在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向外宣傳和傳播正能量,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所以,小學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借助生活的實際案例來進行,將生活化的策略引入到品德教育中,也能夠讓品德教育更接地氣,更具有生活的氣息,也更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心理,從而促進他們的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在小學品德教育有效性提高方面,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思想發展特點,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來進行教學,提高小學生對于思想道德標準的正確認識水平,也提高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