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婧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溫家莊九年一貫制學校)
微課指的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重點以圖片和視頻為載體來進行教學,一節微課的時間一般為6~14分鐘,微課教學短時間、高密度,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以較集中的精力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提升。而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則需要教師立足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對微課的開展進行設計,從而以學生善于并樂于接受的內容來展開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下文,筆者便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一番探究。
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一般會先進行課堂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再正式地進行授課,將教學重點由淺到深地為學生掰開揉碎,使學生理解,最后再為學生進行總結,使學生能夠理清教學重點內容,但這種課堂教學的流程復雜,學生的精力無法始終集中,這便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則是直接以圖片及視頻的方式來“先聲奪人”,無形中便能夠起到導入的效果,而教學重點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展開,更是能夠比文字傳達信息的效率更高,由于微課只有短短幾分鐘,總結起來更是簡單直接,便能夠精簡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釋放剩余的課堂空間,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例如,筆者在講《生活需要法律》時,筆者便播放出自己所制作的一個以視頻形式所播放的課件,在課件中,筆者先是以一張白底黑字的圖片作為開頭,字體是“生活需要法律”的引語,而后,課件播放視頻,視頻中出現一幕幕執法的景象,如警察抓捕搶劫犯罪的人、交警拘留酒駕的人、法院判處違法的人等,使學生通過這一幕幕的景象來看到生活中法律對人們的保護。接著,筆者再以圖片的形式播放出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一些內容,使學生看到生活中法律起到保障作用的方方面面,從而推動學生對法律存在的重要性的理解。而在隨后的課堂中,筆者便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資料,自己去理解法律存在的意義,從而能夠對法律產生自主認知。
微課是碎片化的教學,教師在應用微課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需要對微課的應用進行提前設計,并為道德與法治課堂融入更多的豐富元素和色彩,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向著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方向前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利用微課來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再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批判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和思考微課中所展示的內容,并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對教學內容產生屬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進而能夠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進一步地認知。
例如,筆者在講《網絡改變世界》時,筆者便應用微課播放出古代和現代的交通、通信、購物、娛樂、學習等多方面的圖片,如交通方面便是古代的牛車、馬車和現代的機械車進行對比,從外形、速度、容量等多方面一對比,學生便能夠清晰地看到古代和現在交通方式的不同,這便讓學生能夠對網絡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和改變產生更直觀地了解,而后,筆者又用微課展示出如下問題給學生思考:“網絡對世界能夠造成哪些不利影響?如果你明天睡醒后世界上網絡消失了,那么你今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你在上網的過程中對網絡中的常見問題有沒有看法和建議?”隨后,筆者讓學生相互交流探討這些問題,使學生之間能夠形成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從而推動學生對“網絡對世界的影響”的深入了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由于學生年紀較小,其生活及社會經驗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對于教學內容所體現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知識的重要性難以深入理解,這便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入生活實際案例,以實際的案例來拓展學生眼界,使學生能夠以實際的場景來分析和探究其中所蘊含的道德修養或法律知識,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感悟,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深化自身的情感情操,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識。
例如,筆者在講《法不可違》時,便為學生播放出一段視頻,視頻內容為校園暴力事件,視頻中包含了發生沖突的畫面、被暴力傷害的同學的受傷畫面、施暴學生在被審問時懺悔的畫面以及家長痛哭流淚的畫面。校園暴力事件的主人公便是中學生,這個視頻的播放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進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而后,筆者再用課件播放出法律對施暴學生的懲處,讓學生體會法律的威嚴。在這節課堂中,這個視頻的播放使學生感同身受,從而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還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相關的法律規定,對于為學生樹立自我防范意識,促進學生運用法律法規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的提升。
在微課的教學理念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來推動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是微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展開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實際調查方案,為學生創設可以自己動手操作的場景,讓學生獨自通過網頁查詢資料、統計信息、制作報表等來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對教學內容產生自己獨立的認知和看法,并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自學中得以增強,而學生在制作報表時,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審美來對報表的格式進行設計,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風格及審美,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筆者在講《遵守規則》這一課時,先是利用微課播放出一段視頻來為學生解釋什么是規則,并為學生揭示一些生活中所存在的規則,如不亂丟垃圾、不破壞公共設施等,使學生能夠了解法律約束和道德約束都是規則。接著,筆者便用微課展示出一個筆者所制作的報表,其中劃分了行為、概率、違背后果等項目,而后,筆者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制作報表,并要求學生在制作完成后將小組制作的報表及統計過程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中講述,然后筆者再對各小組制作的微課進行點評,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其自學自信,這樣,學生便能夠積極地去展開自主學習,并嚴格要求自己,從而推動自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展開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微課短小精悍、引人入勝、目的明確的特點,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整編,從而以學生更易接受的授課方式及內容來展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習道德和法律相關知識內容,從而推動學生道德修養的完善和法律意識的健全,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進而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