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錄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三高級中學)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正是因為人們心中激情澎湃的愛國熱情,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最偉大的民族之林。愛國主義是對自己祖國的發自內心的最深厚最真摯的感情,是對家國無限的熱愛與無限的真誠。愛國主義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最核心的內容。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對祖國與人民的忠誠,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愛國既抽象又具體,它就在我們身邊,對祖國雄奇壯美的大好山河的熱愛是愛國,對五千年燦爛的文明的熱愛是愛國,對祖國尊嚴的堅定的捍衛是愛國。地理學科蘊含豐富的愛國主義內容,充分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涵,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方法,積極拓展課外地理活動,對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熱情,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地理學是以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為目的的科學。高中地理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課程。開設高中地理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備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高中地理的課程目標最終落腳于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上,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正是切實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愛國主義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生命品質,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這也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歸。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地理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愛國主義的要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盛,很多資源的儲藏量世界第一。如我國有著豐富的稀土資源,鎢、銻藏量居世界第一,這些都是發展高科技,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礎和實力。我國的地形和位置形成了很多大江大河,水資源儲藏量豐富,季風氣候有形成了豐富的風能,沙漠戈壁地區有著充足的光能可供開發,這些豐富的水能、風能、光能是新世紀未來的清潔綠色能源,它們能夠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有著非常光明的發展前景。勤勞儉樸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有一個世界奇跡,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通行里程……一個個世界級的大工程,不斷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地理教學中,這些偉大的建設成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更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從建國初期時時處處受制于人的窘迫境地,到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我們走過了一條崎嶇艱辛而又光榮偉大的路程,從大慶、勝利、華北等大油田,到秦皇島核電站,從鞍鋼、寶鋼、攀鋼的高速發展到繁華富庶的京滬城市群,從最年輕的國土黃河三角洲到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無一不見證了祖國的日新月異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當我們的地理課堂將這些非常的成就,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他們又怎能不激情澎湃,壯志滿懷!能不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崛起而奮發圖強,努力奮斗呢!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明。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至2017年7月,共有5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僅次于排名第一、擁有53個世界遺產的意大利。中國世界遺產包括世界自然遺產(12處)、世界文化遺產(32處)、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4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源遠流長的五千年中華文明,使中國繼承了十分寶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它們是人類的共同瑰寶。這些世界著名的地理人文景觀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甘肅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于366年,后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飛天4000余身,唐宋木結構建筑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筑、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蘇州園林是對中國江蘇省蘇州山水園林建筑的統稱。在漢族建筑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筑。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吳王闔閭時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19處。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勝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如同夜空里的晶瑩璀璨的繁星,照亮人類前行的腳步,也照亮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田,它們是我們的先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的,是世界的財富,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驕傲。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遺跡,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素材。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地理課堂教學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采取最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因地因時制宜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地理教學中適當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對疑難問題的討論、合作、探究,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問題的實質,并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合作的優良品質。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探究,可以讓學生浸入具體情境,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比如,在講解東北工業基地時,筆者將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組別,分別解決不同的任務,有行政組、企業組、環境組、規劃組,讓他們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合作探究解決東北工業振興的具體措施,通過設置有引導性的問題,開展主題討論、角色扮演、實踐調查、合作探究、綜合對比等教學,使學生在探究中悟出愛國主義內容。從不同角度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謀劃,出主意。通過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學有所用,增強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激發他們建設祖國的美好愿望,樹立報效祖國和人民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