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福家 武傳莉
(山東省臨沂育才小學)
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階段,做好閱讀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可見,寫作離不開閱讀,得益于閱讀,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寫作就是靠平時閱讀的積累,閱讀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自然語言也豐富了,寫作時方能才思敏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的更完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可以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從長時間的教學經驗來看,閱讀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材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是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蘊含著豐富的素材,對寫做和閱讀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要深挖教材,靈活應用,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領悟課本中的內容,掌握所學知識。小學生最大的問題是:知識面窄,知識儲備少,缺乏生活經驗,沒有可寫的素材。因此,對寫作沒有興趣,這是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因此,教師首先要培育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解析詞句、掌握詞組的含義,反復組詞造句,充分吸收課文中的精華。通過閱讀,學生學習課文的立意、中心思想、表現手法、結構安排和藝術特點等,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才可以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對感興趣的文章,寫生在閱讀時可以提高閱讀的質量。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保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一些經典的課文反復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體會語文深厚的內涵和情致,背誦經典的詞句和段落,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出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一些詞句的感悟,同時說出對文章所表達情感的體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除了反復閱讀教材中的文章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進行語言和為寫作積累素材,有意識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再結合平時閱讀時積累的素材進行寫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寫作是一個長期的慢慢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是在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地加以練習,才能逐漸地寫出好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摘錄優美詞句、經典語句的習慣,反復誦讀,并且把這些優美的、經典的詞句背下來,在誦讀和背誦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弄懂字詞的含義,理解文章寫作的順序,體會和感悟這些詞句的意境,欣賞語言的美感,通過摘錄完成素材的積累和寫作的練習。
葉圣陶陳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閱讀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仿寫文章時,哪些內容是可以借鑒的,原文中用到了哪些寫作手法,如象征、對比、排比等,都要求學生認真體會和消化,把平時積累的字、詞、句、段和寫作手法應用到作文中,通過日積月累,學生的詞匯豐富了,寫作手法也有了,寫出來的作文就飽滿了。比如,對課文《開國大典》的教學時,學生在學習了“典禮”“閱兵會場”“閱兵式”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看閱兵式的錄像,指導學生對閱兵式的場面進行描述,然后拓展到仿寫,如要求學生進行奧運會開幕式或閉模式的場景描寫。如果只是照搬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和段落,也是無法完成寫作的,學生還要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如平時注意觀察父母、老師的外貌特征,言行舉止,表情等,描寫人物時,就可以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寫出來的人物個性鮮明,生動飽滿,更加引人入勝,更真實感人。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課文會留有一些空白點,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創新思維,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既進行了讀寫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本素材,教會學生如何領悟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涵,要求學生清楚、連貫、明白地復述文章。在復述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深地理解課文,并積累詞匯,同時練習了語言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性地復述,如增加自己的情感描述,使用優美的語言等,從量的積累到發生質的飛躍,學生就會對語文的讀寫有了更濃的興趣和愛好,寫作水平就會逐漸地提高。有了這些基礎,就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時可以摘錄閱讀文章中的詞句,可以寫提綱,也可以寫讀后感,把文章中一些好的、優美的辭藻和語言提煉出來,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不僅閱讀能力增強了,寫作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訓練,不僅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愛好,還要不斷的進行寫作練習。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雖然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全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依靠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進行寫作,展開聯想,進行改寫和擴寫。比如,要求學生給故事續寫一個新的結局,在續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閱讀理解故事的全部情節和內涵,更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寫出自己理想中的結局。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寫作水平,教師實時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就產生了很強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形成良性循環。需要注意的是,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讀寫能力的差異,教師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式對每一個同學,如果學生長時間在寫作上沒有進步或突破,學生就會感覺疲勞和氣餒,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使學生不斷地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些積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