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中
(甘肅省靖遠四中)
非連續性閱讀在形式上表現為一個由不同部分組成的集合體,這些不同的部分有圖片、文字、表格、柱狀圖、扇形圖等,他們各自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整體;但是他們又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合在一起表達了一個完整的中心思想,各自又在表達這個中心思想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從多方面、多角度完美呈現了主題。非連續性閱讀在本質上與連續性閱讀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非連續性閱讀尤連續性閱讀不可替代的優勢。
非連續性閱讀的優點是全面、直觀,并能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具有說服性,這種寫作方式在很多行業的年度報告或者情況說明的文本中經常使用,實用性很強。正因如此,我們也可見高中語文高考出非連續性閱讀題目出題人的用心良苦:非連續性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和細節觀念,從這兩個落腳點入手,為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培養必要的技能;另外,在整合非連續性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找到做題思路,并且通過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揉進一個題目中,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被打開,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處理各種事情提供清晰的思路和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合理解決事情的能力。
高中語文高考非連續性閱讀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都是一個無限延伸和拓展的空間。在形式上,非連續性閱讀囊括了多種形式,包括使用說明、配料表、圖片、漫畫、收據、賬務單據、表示發展趨勢的柱狀圖,扇形圖,文字資料等,所用可以拿來說明問題的素材都能成為非連續性閱讀文本的一部分,這些部分更像是一種信息的呈現,而非陳述。同時,在內容上,非連續性閱讀主具有一定的實操性,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目的就在于為學生提供生活和學習指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高考非連續性閱讀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它一定是緊扣時代主題,積極向上的。節約、綠色、環保、科技、網絡等都是時代必不可缺的東西,除此之外,在十九大,習主席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主題,這是我們國家一個長期的時代主題,要實現這一目標其中包含很多方面,高考語文的非連續性閱讀也必然是符合這一大的趨勢的。
社會熱點,尤其是有教育意義的社會熱點,也是高中語文高考非連續性閱讀的選題標準,熱點現象能引發社會的思考和各界的交流討論,對一個現象的理解和分析能考研出學生的思想水平與其自身的見解。
主流思想是社會所倡導的,是各方輿論積極支持的,高中生作為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是主流思想宣傳的重點區域,因此非連續性閱讀的內容基調也應如此。
高中語文高考的非連續性閱讀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一個整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各個部分進行比對和綜合分析。這個過程就是對學生分析能力的一個考驗,在經過反復比對和分析后,學生還要從中濃縮出主要觀點,轉化為簡潔、有重點的文字,用于題目的解答。整個過程中需要三種分析能力。一是在初次審題的過程中,學生要具備總結和歸納的能力,了解閱讀材料的總體出發點,再掌握每一部分別在說什么;其次是在看完問題后再次審題的過程中,學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從大篇幅中找到答題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分析答案;最后是在落筆答題時,要將腦中的千頭萬緒總結成有層次的、簡潔的、概括性的語言,然后寫在答題欄上。
對高考語文非連續性閱讀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學生在高中以前的學習生涯中已經在或多或少接觸了這些簡單的題目,而在高中,隨著題目難度的逐漸加大,學生要想掌握這類題目,就需要長期的練習和培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高中三年,學生都要在這方面有針對性練習,并且做到熟能生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就會得到充分的開發。
高中語文高考非連續性閱讀并非只是紙上談兵,在現代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趨于健全,各行業信息高速運轉,讓身處這個時代的人沒有很多的時間去放慢腳步,一個字一個字地去閱讀和分析。走入社會,職場上的事需要更加直觀和明了的介紹,各種市場分析、行業報告、清單和策劃書,都開始運用非連續性文本,并且會越來越多得運用于各行業的報告文本里。
說到這里,高中語文高考中的非連續性閱讀就顯現出了它的必要性。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學習了費連續性閱讀的理論知識,這就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打下了基礎。換句話說,非連續性閱讀題目的形式,就是將社會知識學術化,自然地將學生從校園過渡到職場,為他們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做鋪墊。正是因為這一鋪墊,學生在掌握分析能力的基礎上便有了更多的勇氣和信心去解決問題,不會因為什么都不懂而一味逃避、止步不前;其次在大量閱讀了非連續性閱讀的文本后,學生能從中學習到客觀冷靜,用事實說話的技巧,在學生處理問題的過程之中,這些都將大有裨益。
高中語文的非連續性文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深度,在學生日常的練習中,大量的積累一定會引發一個質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非連續性文本在內容上涉及到各個行業,不同的領域,經年累月的積累能讓學生接觸到學習之外的更廣闊的天地,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在這些文本中會汲取到他們感興趣的知識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這對于單純接觸校園的學生來說,是獲取知識,了解世界的一個方便快捷的途徑,能讓學生將事業擴展到校園之外的地方,或科學領域、或消費領域、或政治、或農業。另一方面,非連續性閱讀不像連續性閱讀,圍繞著一個主題,有層次,有順序得向下延伸,它像是一個舞臺中的舞者,光束就是各小段材料,舞者就是主線,光束同時打向舞者,但他們之間卻不交叉。因此非連續性閱讀是一個碎片化和整體相結合的閱讀,是發散的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看到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看到的問題,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路出發,去求證或者去尋找解決辦法。
如若學生花上大半年的時間去解決一個問題或去發散思維,那么學生具備的這些能力也就可有可無的,一項能力的評定,一定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學生在高考考場上,想要解決非連續性閱讀的題目,還要注意把握時間,要在短時間內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就要求學生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