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艷
(山東省臨沭縣臨沭街道第二小學)
在開展作業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作業內容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并且緊緊圍繞新課標要求。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根據作業設計原理,不管是在課外作業,還是在課堂作業的布置中,都應該遵循生活性、趣味性、差異性、開放性原則,這有助于學生真正在各方面鞏固上課所學,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遵循生活性、趣味性、差異性、開放性的原則。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要以這四個主要原則為基礎,以此引導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習價值,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下面就這四個原則具體談談教師的作業設計活動。
數學教學內容是來源于生活中,其作業設計也應該從生活中挖掘素材,這有助于學生充分明白到數學的學習價值,提高他們數學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作業設計中,更具生活性的作業,能夠引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探索生活的奧秘,從而增進他們與數學的距離。如在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拿著五元錢去買早餐。在早餐店中,有雞蛋、豆漿、油條、饅頭、包子、雞蛋餅,它們的價格每一個分別是1元、2元、5角、5角、5角、1元。學生需要用五元錢購買上述早點,問學生會選擇哪些物品,并且說出理由。在這樣生活性的題目中,學生更加有探究欲望,經過不斷地實踐、討論,他們能夠想出很多種不同的安排,并且學會用式子表示。
又如,在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課后練習中,學生在大腦中已經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有大致的了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充當設計師,重新設計自家的地面裝修。為了讓學生有更加明確的目標,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測量出每個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且計算出每一個房間的面積。其次,指導學生根據測量出的數據,并且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家庭生活情況,走進建材市場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計算出材料的數量以及相應的價格。上述兩個例子都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聯的,一方面,能夠考核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也能夠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稊祵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業的設計應該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抓住他們的主體意識,使其發揮主體能力,創造性地提高學習動機提升,提升完成作業程度的效率和準確度。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過程中,應該緊緊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設計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的數學作業。小學生還處在愛玩、好動的階段,普遍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興趣,并且樂于模仿,他們對玩的興趣遠遠高于學習。針對于此,教師設計更具趣味性的作業應該從游戲著手,幫助學生在玩耍中鞏固知識。如在復習鞏固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穿插一個遇3或3的倍數拍手的游戲環節。游戲規則:學生按座位順序,第一位學生念1,第二位學生念2,第三位學生則拍手,第六位同學也需要拍手。哪一位學生沒有完成指定的動作或者念錯都需要受到懲罰。通過這樣的游戲,課堂氣氛也會逐漸活躍,學生學習熱情也逐漸高漲,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無形中就掌握了倍數的規律及相關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快速反應能力。
又如在課堂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游戲、比賽,特別是集體競賽。在學完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后,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設計幾張一模一樣的混合運算試卷,打亂其做題順序。與此同時,組織學生輪流答題,以一列為比賽單位,學生答完一小題之后,再往后傳,以此類推,傳到最后。教師根據分數和時間排列出名次,對前三名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知識儲備和經驗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性格、習慣和興趣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再加上身處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差異中,教師不得不實施個性化教學,設計差異性的作業,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作業設計上,有基礎層的,也有重點層的,還有拓展層的,這些都分別對應著不同基礎的學生。這樣一來,那些暫時落后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基礎的題目,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選擇做拓展類的題目。學生根據自己所做的題目會獲得相同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如教師在應用題的布置時,就可以針對三個不同階層設計?;A性的題目可以是:在運動會的舉行中,一班得了12分,二班得了16分,三班比一班和二班的分數總和少4分,求出三班得了多少分。一般型的題目可以是:在節假日中,某公司賣出彩電210臺,賣出冰箱180臺,請補充題目,至少完成兩個小題的設計。針對拓展類的,教師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從自己身邊找尋合理的數學材料和信息,自編一個題目,并且設計兩步的計算應用題以及解答。在這樣分層次的設計中,學生完全可以實現自助式的作業。這種差異性的作業,學生能夠做力所能及的作業,并且獲得一定的收獲,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自己。
在以往的作業布置中,往往是條件已經被限制了,學生只能按照那個框架完成作業,阻礙了他們想象力的發展。不僅如此,作業的答案也是固定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了凸顯作業設計的目的和原則,教師應該設計更具開放性的作業,不僅是解題思路的開放,還可以是條件的開放性,也可以是答案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的作業設計能夠給足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鍛煉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如在學完奇數、偶數、合數、素數等數學概念后,教師可以設計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將1、2、3、4、5、7、10、11、13、15、17、19這些數字進行分類。這一題的條件是開放的,學生既可以按奇數、偶數分類,也可以按照素數和合數分類。這樣的題目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也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完成更高水準的學習和工作。
綜上所述,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需求,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練習,力求于營造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業完成中。在設計更加有效的作業中,教師還應該遵循相關的原則,將其作為設計作業的指導原則。針對于此,設計生活性、趣味性、差異性、開放性的作業,幫助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價值,在一定意義上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使其在開發自身思維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