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曰公
(山東省昌邑市龍池鎮龍池小學)
什么是人文精神,簡單的理解就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歷史,在人文情懷上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國又在積極提倡素質教育,希望對人格的塑造和人類理想的升華做出貢獻。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主要能力的重要內容。作為數學老師,首先要認識到本門學科的重要性,同時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將數學理念和模式,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并強化內涵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不僅是提升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意識。數學課程的邏輯性強,需要學生運用綜合能力,只有抓住教學內涵,才能集中體現數學教學本質,滿足人文精神培養的要求。
價值的體現,是獲得應有的結果。通過人文精神的培養,實現數學價值。首先,在教學中,認真分析教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其次,創新教學手段,以人文精神培養為導向目標,并根據新課改提出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沒錯,數學是所有人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這是數學價值的存在之一,普遍性的體現。
數學能力是保證我們可以順利開展日常生活的基礎,不具備數學能力的人,是很難獲得社會認可的。為此,老師要讓學生接受數學是生活一部分的這個現實,鼓勵他們把學習數學當成自身能力提升的事情來做,而不僅是為了提高成績。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感受數學的魅力,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具有普遍性,也有個體差異性。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知識,是教學的基本原則,而普遍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又注定數學課堂必須是開放的、有針對性的,適合每一個人,又能讓不同的人獲取不同的能力,集中體現了數學教學與人文精神的高度統一。
國家為什么要我們積極開展人文精神培養,并將其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是因為人文精神是人的內涵發展,只有具備良好的內涵,才能提升個人能力。情感和態度、價值和內涵,作為數學老師,深知這對學生未來發展和個人建設成長的重要性,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展現數學價值呢?有一個有趣的案例:曾經有一位老師,發現有一位同學沒交作業,但是所有同學都按時交了,加上這位同學平時所表現出來的聰慧和明銳,老是覺得應該好好培養他。當時老師并沒有生氣,而是找到這位同學,說“課代表每天都看到你在寫作業,但是你好像沒去找他交,而且大家都說你數學很好,還經常幫助同學”,當時這位同學就臉紅了,當天下午,他交了作業。從此以后,這為同學不僅按時交作業,上課也比從前認真,成績越來越好,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此外,加強數學發展背景的講解,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魅力所在。在課堂上展示數學史料,讓學生體會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從來的數學先鋒做榜樣,讓他們了解到什么是廢寢忘食,孜孜以求,認真感受數學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
數學也需要實踐,并且要給予足夠的實踐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溝通交流和合作中汲取數學經驗,養成數學思維,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其實,老師設計的數學實踐中不僅融入了理論教學,還體現了競爭和督促,這是為了讓學生堅持真理,互相學習,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追求,同時尊重人的個性,發展人的個性,培養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數學交流不僅在于它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習得過程,更是學生情感和精神的發展過程。為了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人文精神,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實踐學習過程中的規則樹立,讓學生養成在規范中生活的習慣,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和水平,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個人精神,培養具備完整人格的現代人。例如,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用精確的語言來表達看法,并在這過程中尊重他人的看法和發言,不驕不躁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學會傾聽和尊重;同時學會懂得遵守規矩,養成良好的社會習慣,保證交往的正常進行等。
我們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老師可以利用歷史文化內涵去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例如,鼓勵學生編寫數學學習方法小意見、數學黑板報、知識趣味問答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出數學題,內容不限,自由發揮。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取經,互相學習,他們往往有同伴效應,會跟隨著一起完成任務,這樣一來,集體精神得以體現。
學校作為強大的教學支撐,積極為學生舉辦各種數學競賽、數學家的故事演講賽等,讓學生多了解課本之外的數學知識和文化,了解一些數學家的成就,以及他們為了數學做出積極貢獻的感人事跡,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精神。
數學課堂教學優化,使用翻轉課堂提升教學質量。老師們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的方式,以數學知識和文化背景為依托,為學生打造貼近生活的學習場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員,帶著情感和興趣在學習數學。為了用生活實例來展開情景教學,老師在講到數列時,會引導學生去欣賞大自然的奇觀,如花瓣的數量、枝條的數量、向日葵的數量等,這些都是數列規律的體現。且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從生活中來,更具有真實感,濃濃的人文情懷,師生共同打造。再者,老師要創新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數學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也體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中,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貼近自然,更要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中感受數學的巨大魅力。
實際上,數學的教授過程就是把自然界中的人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理解這些知識的價值和內涵,并達到合理運用的目的,這是人類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精神所在。在這個教授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更提升了精神需求,讓數學課程走進生活,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會收獲很多。
總地來說,數學不僅是技能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為什么新課改要不斷強調數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就是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確立科學與人文精神融合的新教育價值觀,從而優化現代課堂改革,將素質教育提升到新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