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遠
(甘肅省天水市羅玉中學)
作業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法寶。尤其小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教與學的效率再好,如果沒有課下相應的作業配合練習和鞏固,過不了多久,學生對課堂上所學會忘得一干二爭,這不但對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障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是嚴重的障礙。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老師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作業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精練的、有效的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基本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構建起正確的學習數學的方法,逐漸完成學生數學知識體系,促進課堂教與學的進步和發展。
由于認識的原因,有些老師在給學生設計課堂或者課后以及家庭作業時,過于隨意,不經過思考、總結,不根據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隨便給學生布置一些所謂的作業,試圖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這顯然難以實現的目的。綜上,我針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作業設計缺乏生活元素與聯系。數學是與我們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作業中,我們都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但是,目前我發現好多老師給學生的作業,遠遠脫離生活,僅僅依靠課本,完全沒有向生活延伸。讓學生覺得數學就是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無關,也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很少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來思考。
2.在作業設計中太關注重點。有很大一部分數學老師,在給學生設計作業時,過于關注知識點、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很少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給他們設計一些有趣味性數學題。這對6~12歲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大大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以及數學作業的興趣和熱情,也影響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
3.在作業設計中題型過于單一、枯燥。經過很多的調查發現,大部分老師在給學生設計作業時都限于書面作業,這類作業雖利于老師的批改,檢查,但是容易使學生們的思維受到局限,變得僵化,缺少靈活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非常不利。
1.作業設計要生活化。數學知識本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在作業設計中更要注意生活化,就能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應用。比如,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老師完合可以要求學生在家人陪伴下完成一次購物找零的行為,讓學生體驗一下加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性。這種作業學生又感興趣,且能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加減法的樂趣,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鞏固知識,增強其對知識運用能力。
2.作業設計要趣味化。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喜歡有趣的、新鮮的東西,所以老師在給學生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這些客觀性,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動態,根據學生的需要設計內容精練,方式有趣的作業。愛因斯擔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給學生的作業中增添趣味性、新穎性,讓枯燥的作業變得有趣、生動起來,從而改變學生對作業態度,提高小學作業的有效性。
3.作業設計要多樣化。數學和語文學科一樣,在生活中應用是最廣乏的,為了體現數學的這一客觀特性,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再給學生設計作業時,一定要靈活、多樣,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作業的鍛煉下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比如,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可以把練習冊或書上的題目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情結合起來,把書面作業與口頭或實踐作業結合起來。如去公園買票、路程和時間、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等,這些既讓學生在作業時感覺不到枯燥、單一,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同時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為有效的數學課堂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的學習和教學離不開作業的這個有效的促進手段,可以說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對數學學習興趣與作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設計作業時,老師一定要全面考慮小學生的客觀性,既要讓作業有生活性、趣味性、多樣性、層次性,又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保證作業對每個學生都有用,才能實現數學作業的意義,也才能促進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