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州市一中實驗學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西方一些腐朽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多渠道地影響著自制力弱的初中生,甚至還盛傳著讀書無用論、唯利至上的消極謬論。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作為老師、學校、家庭對初中生思想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膚淺的談一下初中生的思想教育策略。
首先,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決定因素。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蘊藏著拼搏向上的心理需要,都渴望成才,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這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我們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將初中生的這一愿望同振興中華、祖國的未來聯系起來,使他們懂得時代需要的人才,不僅在專業知識方面是優秀的,而且在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方面也是合格的,從而使他們自覺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關鍵。
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正確把握“做人”的基本準則和立足點,用事實教育他們:學會“做人”是自己生存的需要,是社會大家庭和諧的需要,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盡量多關心、幫助身邊的人,逐漸養成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優秀品德。
再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引導學生多思、多問,鼓勵學生勇于提出新問題,探討新問題,促使他們在自己的思考和實踐中認識真理、把握真理。現在的初中生,由于所處的特殊生長環境,很少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與他人、與社會、與國家、與自然相聯系的。因此我們要注意挖掘傳統的倫理教育的精華,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階段對學生進行傳統的美德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意識到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對民族的義務;逐步學會按照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倫理規范,思考自我道德的選擇與完善。
教育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利用教師形象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若干意見》中指出:“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敬業愛崗,言傳身教,為人師表。這樣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是直接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博覽群書,博采眾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積極地參與各種教學培訓和講座,汲取新穎且廣泛的文化理論和知識,給自己充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引導學生養成優良品德,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質。
對初中生進行思想教育,還要根據初中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確定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深入學生中,多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也要廣泛收集、了解和分析社會上出現的,又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正反兩方面的教育素材,經常進行有針對性的警示教育。使思想教育貼近學生生活、反映生活、融入生活,并幫助學生不斷發現、解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困惑和道德難題。
學校思想教育一定要適合學生特點,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現在的初中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喜歡獨立思考,不再滿足于老師、家長“你說我聽、你講我做”的盲從心理,事事要刨根究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思想呈現出不穩定性,可塑性較大,其言論和行為易受情緒支配,思想容易偏激。因此,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必須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把正面灌輸和積極疏導結合起來。不能回避人們在改革開放、經濟轉型時期正在思索和迫切需要得到回答的種種現實問題。要敢于和善于在開放性的環境中引導學生面對現實,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學會在比較中進行鑒別,在鑒別中識別真偽,從而使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受到深刻的思想啟發和教育。
各學科教學應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鼓勵教師把學生中現有的或可能產生的思想傾向、適當地、巧妙地與各學科內容和其他活動內容有機結合,合理滲透,做到“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課內外學習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學校還可以聘請有豐富經驗的思想教育專家、學者或教授,擔任學校思想教育的輔導員,不定期組織講課,面向全校廣泛教育宣傳。互聯網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多樣的信息服務,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電腦小報,展示活動成果,組織學生學習時代楷模、感動中國人物、女排精神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先進人物等;還可以不定期組織校內優秀學生事跡報告會或演講比賽,利用身邊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跡進行教育、引導會更有說服力。
教育為樹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初中生的家長更應當選擇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學教育。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互尊互愛,家庭生活的溫馨和諧就像無聲的語言,既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實現和諧親子關系的前提,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尊重子女,維護其自尊不但能使子女學會平等和關愛,還能樹立自信,愉快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初中生生理、心理的變化,及時關心、幫助、引導他們正確適應、處理這些變化,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價值觀,鼓勵他們多做一些對家庭、學校和社會有意義的事,培養初中生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德。我國古代以來提倡躬行身教,榜樣示范。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是子女最直接、最經常的模仿對象,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長以身作則對子女是最無聲而有力的教育。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都出現顯著變化,在國家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只有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積極采用多種方式來提高初中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幫助學生認清真善美,遠離社會中的一些負面的、消極的現象和行為,促使學生在成長的關鍵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和民族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