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朝陽實驗小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是看圖寫話,到了高年級后,語文學習的難度不斷增加,同時也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適當的增加課外閱讀量,以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知識儲備、鍛煉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更好的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效果。
1.學生自主閱讀意愿較低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僅有31%的學生會在課余時間自覺主動進行課外閱讀,而有69%的學生會在家長的監督下或老師的要求下進行課外閱讀,這些數據能夠直觀的反映學生自主閱讀意愿較低,不愿意開展自主課外閱讀。同時,大多數小學高年級學生未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對其缺乏一定的興趣,無法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此外,很少有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正規圖書館辦理圖書證,反映出小學高年級學生并未對課外讀物的選擇給予合理的規劃,無法體現課外閱讀的作用。
2.課外閱讀習慣與方法差別明顯
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個性的養成期,閱讀習慣的養成上不同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一些學生喜歡閱讀,而且會在書本上有順序、有計劃地閱讀,反之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是對書籍進行簡單地瀏覽,從而導致課外閱讀習慣與方法差別明顯,不利于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
3.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指導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發現,在閱讀環節如果遇到不懂問題時,僅有3%的學生會選擇對該部分知識進行填充和學習,有8%的學生會咨詢教師和家長,而超過89%的學生選擇了消極處理,無法確保課外閱讀活動的效果。實際上,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時,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的影響,部分教師過于看重課堂教學,并未意識到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
1.引用名人事跡、名人名言進行教學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名人事跡、名人名言來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養成熱愛課外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進行《父愛晝夜無眠》一節內容教學時,在講解這樣一句話時:最近父親總是萎靡不振,經常大白天躺在床上鼾聲如雷,新買的房子就好比音箱一般將他的鼾聲“擴”得氣壯山河,這樣一來很影響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晝伏夜“出”的撰稿人。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生應該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這樣可以使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和認識到全世界,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發現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
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良好的閱讀氛圍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課堂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因此,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學校應該有針對性的、有目的安排學生進入閱覽室、圖書館讀書。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組織語趣課,引導他們閱讀《陽臺上的小麻雀》《美麗的謊言》和《孩子,請系好鞋帶》,每日一主題,這樣既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還可以提高課外閱讀效果。此外,家長還需要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禁止他們進入網吧、電子游戲室和錄像廳,或者租賃、購買各種不良書刊,避免他們遭遇社會上的“精神污染”,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小學高年級學生營造一個固定、安靜的閱讀氛圍,且多陪伴孩子閱讀,以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3.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
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只有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和閱讀能力有個準確的把握,才可以確保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的開展,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此時就需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觀察,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語文知識。例如,在對《成功的境界》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閱讀《飄香的生命》《風雨中的菊花》《不識字的老師》等文章,并要求學生自己制定《每日必讀記錄本》,待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后,將《每日必讀記錄本》交給老師,以便教師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