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1.選拔參賽選手是關鍵
(1)廣泛發動,讓學生充分認識技能大賽的積極作用
一是對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影響。技能大賽展示都是新技術、新技能,可以促進學生的專業認知,了解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和職業需求等。二是對拼搏向上、勇爭第一的意志品質的極大促進。備戰訓練、進入比賽、完成賽事等環節都是一場硬仗,這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品質的對抗,需要參賽選手有足夠的堅持和忍耐,才能完成并贏得比賽。三是對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有效培養。在技能大賽中,團隊成員之間密切配合、精誠合作是非常關鍵的。團隊中所有人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務,如果一人沒有很好的完成,會影響后面的工作環節,這時候就需要其他成員自覺協助,確保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出色完成任務。
(2)寬進嚴出,梯隊培養
在選拔選手時要盡可能多儲備候選人,候選人要跨越不同的年級,進行梯隊培養。在訓練中根據專業水平、合作能力、性格特點、心理素質等特點,擇優選擇,但這是仍要選拔出替補隊員以備不測。如參賽選手需要3人,至少要選擇另外的3人做候補隊員。
2.物質基礎很重要
技能大賽的備戰過程是長期的,也是艱苦的,學校有關部門要給與足夠的物質保障,如開放實驗室,提供機電產品加工的原材料,如果學生在節假日期間仍堅持訓練,還要保證這些學生的吃飯、住宿等問題。
3.目標管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技能大賽強調學生將學科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大賽題目會引入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這就需要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變通能力。在平時的訓練中,指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目標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指導老師給學生安排一個設計或者加工任務,不告訴你具體操作方法,讓學生放手摸索,最后將成品提交給老師就算完成任務了。這種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多次嘗試,做中學,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避免了因過于依賴老師而陷入會畫葫蘆,不會畫瓢的尷尬。
1.對專業建設的影響
(1)構建有用的課程體系
高職課程體系建設要體現“有用性”,這個“有用”是相對于崗位需求而言的。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如果學生就業面向機電設備裝調、機電設備維修等崗位,則要增加設備管理和維護的相關課程。如果對口就業崗位是機電產品營銷,則要在課程體系中開設營銷學、消費心理等相關課程。課程體系的內容及各內容之間的邏輯順序要符合畢業生的崗位需求,體現專業教育的學有所用。
技能大賽項目的設置反映了社會新需求,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供給側要及時跟進社會的需求側,設置合理科學有用的課程體系,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2)開發任務驅動的專業課程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的背景下,高職教育中的專業課程建設以夠用為原則,突出內容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凸顯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任務驅動是在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緊緊圍繞一個共同任務中心,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充足與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完成既定任務。如“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按照企業生產線安裝的流程,設置機械裝配、電路設計、氣動控制回路調試等不同的任務,指導教師講解任務分工、安全事項、重點難點等,指導學生自足探究、組織完成任務。
(3)建設有效的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有效”是指實踐教學效果指向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崗位需求。技能大賽項目的設置與比賽規程,高度模擬了職業崗位的現實需要,這對職業學院的實踐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實踐教學要緊跟技能大賽的要求,適時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對學生的影響
(1)促使學生學習新技術
由于技術更新比較快,技能大賽的形式和內容幾乎每年都在更新。無論是參賽選手還是候選隊員都能從歷年比賽題目中認識到前沿技術的發展狀況,從而要求自己要主動學習,適應新學習要求。
另外,技能大賽還有很好的輻射效應。通過技能大賽,學生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看到最先進的器材、設備,見識最先進的技能技術,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向更高水平的標桿看齊,主動提升,以適應新技術的需要。
(2)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踐性是高職教育的特點,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實踐性也突出表現在技能大賽的項目要求中,職業技能大賽是以實際工作情景為背景,以每一個工作任務為單元,側重于勞動技能和新技術的結合,這為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參考。高職教育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實踐性教學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技能大賽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從小范圍說,技能大賽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效激發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青年斗志。從大范圍說,技能大賽點燃了現代高職教育的創新教育理念,推進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將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擴展學生擇業的途徑
一方面,技能大賽有利于校企之間合作育人,為畢業生了解企業,適應崗位做了充分的預期,有利于在比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二是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的影響力,引起用人單位青睞。據調查,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當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的學生都有到省內較大企業就業的機會。在國家級技能大賽中獲獎的選手,均有機會到國內較大企業就業的機會,甚至有很多大中企業,在人才引進時,對省賽和國家級比賽中獲獎的選手優先錄用。
1.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1)以賽促教,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要走出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怪圈,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這需要高職教育從重視知識轉變到重視技能,從學科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職業技能競賽代表了行業新技術的風向標,也代表了企業人才需求的方向標,高職教育要及時跟進這個風向標,才能讓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符合社會的需求。
(2)以賽促學,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引領學習方式的變革
在高職教育中,學生疲于應付的被動學習要轉變為主動探索的自主學習。職業技能大賽的任務要求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綜合各種知識和能力完成一項既定的任務。這種學習方式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備戰比賽中形成的,且會從選手、候選選手輻射到普通同學。高職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采用目標管理方法、任務驅動方法、問題引導方法等,讓學生主動出擊,解決學習中的難題。
2.參賽專業的點面結合培養
(1)立足一點,打造精品專業
職業技能大賽專業面向廣泛,對一所高職院校來說,不可能讓每一專業都參賽,在諸多專業中選擇最能體現辦學實力的骨干專業,樹立品牌意識,精心打造。對于初始參與職業技能大賽的學校,也可以選擇一個專業的一個方向,如機電專業中,全國技能大賽涉及的項目包括: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現代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機械裝備調試與控制技術和三維建模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項目,擇優培養,再各個擊破,打造精品項目、精品專業。
(2)立足一個專業,促進專業群建設
通過技能大賽建設一個或者幾個精品專業后,要通過少數的精品專業,輻射到相關專業建設中,形成促進專業群建設。如機電專業、汽車專業、數控專業、市場營銷等可以組建一個專業群。專業群建設也要綜合考量各專業的實力,逐步納入。
3.在課程設置中,增開競賽類選修課程
參與技能大賽的選手不僅僅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取勝的法寶。要結合學生的課程體系內容和教學計劃情況,在比賽前半年到一年期間開設競賽類選修課程。對于某一批參賽隊伍來說,一般要先參加每年下半年舉行的省級技能大賽,在參加下一年的上半年舉行的國家級比賽,那么在省級比賽前至少半年時間里,要給參賽選手和候選選手開設職業素養(職業禮儀、職業安全等)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應急事件的心里準備與應對)、體育健康(體能與耐力)等選修課程,以應對比賽的高強度需要。
4.指導教師的專門化培養
技能大賽的參賽指導教師既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還需要對新工藝、新技術有較敏感的反應能力,熟悉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趨勢;既能從小處著眼幫助學生提高技能,也能從大處著眼分析行業和職業發展進程。技能大賽的指導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在教師成長計劃中單獨開列,專門續培養,逐步成長。
指導教師的組成要專兼職結合,一部分可以來自職業學院的專業教師,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教育教學技能,承擔主要的理論教學任務;另一部分來自相關企業的“能工巧匠”或者“技術能手”,了解企業真實的操作流程與規范,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主要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第三部分帶隊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心理指導、經驗總結方面有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