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四中)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與閱讀技巧技能,在目前的農村高中學校就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下面筆者就農村高中生閱讀現狀及提高閱讀能力的策略展開討論。
1.現代農村高中學生的閱讀面明顯偏窄,課外閱讀不足,經典閱讀僅限于課本,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更少。這一點已成為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大障礙。在以往的語文檢測試題中曾出現過這樣的題目,要求學生寫出《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結果竟然有一半的學生寫不完整;又如這樣的題目,問學生“倒拔楊柳”寫的是《水滸傳》中的哪個人物?絕大多數的學生竟也答不上來;再比如,要求學生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對聯,很多學生更是一頭霧水。可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
2.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偏弱。在我接觸過的家長中,70%以上的家長都會反映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弱,尤其是孩子在做閱讀題時表現不好,抓不住閱讀中的關鍵詞。其實,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不足導致的。
3.農村學生缺少可讀之書。在農村家庭,高中學生除了眾多的高考復習資料外,幾乎不看“閑書”,也可以說家中無有用之書可讀。雖說現代網絡很發達,可以利用電腦、手機APP進行網上閱讀,但是大部分農村家庭卻不具備條件,并且個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會出現偷偷上網聊天、玩游戲等問題。
1.鼓勵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要求老師和學生針對一個或者多個議題,有側重、有計劃地挑選出一組文字或者文章,深入廣泛閱讀,最終達成共識。
如在傳授高中課本中現代新詩單元相關知識時,筆者就很好地巧用了群文閱讀的方法,把這風格各異的4首詩詞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即用“情”字來概括和統領。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盡顯革命豪情,戴望舒的《雨巷》則表達的是朦朧愛情,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抒發對異國他鄉母校的綿綿別情,對“母親”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就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要反反復復詠嘆的。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審時度勢,注意引導學生自覺思考,自主閱讀,激發出他們真實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
2.鼓勵學生讀寫結合,提升閱讀效率
事實上,語文的教學是離不開課外閱讀的,在眾多的課外閱讀方法中,筆者盡力嘗試讀寫相結合這一方法。讀寫結合時,思維要靈活,入筆前要編寫出較清晰的提綱,歸納出內容的順序或者規律;讀寫結合時,善于搜集素材,積累素材,不要放過那些深深打動感染你的妙詞佳句;讀寫結合時,要主動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閱讀,勤于動筆,或長或短,記錄閱讀的感受和心得,彰顯自己獨到的認識,在對比和反思中提升自己;讀寫結合時,要活學活用,時不時練練筆,在寫作中及時體現閱讀的收獲和價值,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3.鼓勵學生培養質疑精神,增強創新意識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標》中,強調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提倡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會語文教材中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其實,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很多方法,質疑就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手段,且利于操作和運用。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進行相關的閱讀內容時,老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科學教學,積極引導,激發他們善于發問,多提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感悟和觀點,不人云亦云。比如有些學生的發言明顯是欠妥的,老師要積極引導,不要輕易否定,打擊學生的創新的積極性,而是要肯定學生的創新態度和精神,以開放的態度,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之,閱讀技能在語文學習的眾多技能中顯得尤為重要,閱讀數量的多少,閱讀質量的高低,閱讀方法的得當與否,無不決定著孩子語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們的高中階段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閱讀活動積極貫于語文課程學習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