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經區新都小學)
畢業至今已有21個年頭了,僅有9年多班主任工作經驗的我,對班級管理的很多工作都在嘗試與實踐中,傳統意義上的班主任只要管理好自己負責的班級,做好學生的品德與習慣養成及學習等方面的工作就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可現在呢?班級工作千頭萬緒,波及面廣,同時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家校合作更為緊密,班主任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家長的支持。
大部分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交給老師了,學不會都是老師的責任。特別是外來務工子女的家長,工作繁忙,家人文化水平不足,對于孩子的成長無暇關注,更別說參與班級工作了。這茬孩子是我第二茬跟班走的孩子,跟班走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是,我與學生和家長不需再經歷磨合期,溝通更為順暢,對孩子的了解更為全面,同時,學生對于我的了解也更多,可以更好地配合班級學習,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對家長來說,由于過于熟悉,導致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差,班級支持工作的家長幾乎是固定的少數幾個人,但是,我們卻不能總是指望著少部分的家長來配合學校活動,總是讓這部分家長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班級建設做出貢獻,這樣的話家長也會有抵觸心理。
所以,學期初我借助第一次家長會與家長們進行攻“心”的交流,會前我與部分有代表性的互動性強的家長進行溝通,家長會時由這些活躍的家長向其它家長發起倡議,實施家長考核,由班主任負責記錄。每月在QQ群里公布本月考核結果,并用短信的形式表揚優秀家長。學期末綜合考核,并頒發“優秀家長”榮譽證書,并請有責任心的家長鼓動其他家長主動為班級的各項活動出謀劃策,不拖班級的后腿,特別是需要家長參加和家長組織的活動,倡議家長們都積極主動一點,并舉手表決倡議內容。
實踐證明,家長考核的透明化管理充分地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的家長明顯變多,同時,對于班級活動家長們也經常性的集思廣益,讓活動可以更好。所以,每學期的第二次家長會公布的家長考核中,家長們或多或少地都參與了班級工作,只有極個別家長沒有榜上有名。
首先,從我任教學科的角度多找時機與家長進行溝通,溝通最多的形式就是“威海網校”,選擇性的為部分家長發送短信,讓家長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在校表現。基本上所有的家長都對學生的成績非常關心,所以我經常性地公布作業認真且全對的同學名單,讓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督促家長盡量多抽時間去督促孩子的學習。同時,公開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也比較容易激起家長之間的攀比,讓家長對于學生的情況更上心。從每個孩子的品德與習慣不難看出我們的家長水平是參差不齊,認知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更重視注意語氣的調節,同時,對班級內學生家庭情況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方便我們與不同層面的家長搞好關系,每一次溝通最終都要做到家長高興地接受我們意見,又沒有拒絕的余地。
其次,與家長交流要抓住時機,不要讓家長感覺我們得理不饒人。利用我們班小沙媽媽一句話“我的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接受教育的,他出了問題難道老師沒有責任嗎?”很多班主任當學生遇到小小的問題就打電話找家長,如“送書”“送作業”“送錢”……我們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孩子們都有偶爾的時候,我們也在上班,如果我們的孩子出了這樣的狀況呢?其實,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適當的寬容一點,但如果這個孩子經常性地這樣的話,作為班主任應冷靜下來,及時與家長進行學生情況的溝通,說明習慣養成等方面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性,并婉轉說出今天的事,并警告家長以后再出現這種情況,家長需要親自來送。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突發事件,在處理時請班主任把家長當作朋友,或者把自己當作家長,再去想一想該如何處理學生事件。
學生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學生的健康與安全牽動著每位教師與家長的“心”。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愿意回家把學校里發生的點點滴滴,與自己有關和無關的事情回家說給家長聽,在說的過程特別喜歡重復老師說話時的態度和語氣。但是,由于學生情況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對我們的話有誤解等問題,學生在講述一些事件的時候,容易失去客觀性,一味地將事件的責任推給教師,淡化自己在事件中所處的位置,讓家長認為時間的處理結果是由于我們不公正,這也就導致一些比較較真的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打電話與老師“對執”或說一系列沖動的話。所以,在平時與學生溝通時,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溝通,或一對幾的溝通,做集體工作時往往多以表揚與鼓勵為主,對于實在需要批評的學生,也盡量單獨進行,并且同時將事情的大概情況和處理結果及時的告知家長,讓家長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有所了解,同時也避免了學生回家生事非的可能性。
學生管理中,我較為注重搜集學生的作品及學生在校各項活動精彩表現的點點滴滴,并用視頻或相片的形成公布在我們群內或我的QQ空間里,方便家長對學生情況進行更為直觀的了解,這一舉措得到了很多家長的一致認可,并吸引了更多的家長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今年,學校舉辦的鳳鳴百科大講堂,我們班參與報名的家長近30個,為了讓家長們都有機會參與,我特意抽出了每周三的第四節課,作為家長參與家校工作的魅力家長課堂。我班的學生為了每周都有一節不一樣的課堂,讓自己的家長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魅力課堂的講課中來,各方面的表現及精神面貌明顯都有所不同。每周魅力家長課堂結束,我都把課堂的有關學生資料上傳到我的空間,讓家長直接可以更快地進行分享,同時對于自身在家校工作的參與上有一個比較,激勵家長盡快的參與到學校工作中。同時,學生們之間也會有一個對于自己父母與別人父母的比較,所以為了每周都有一節這樣的課,孩子們紛紛回家鼓動家長也參與進來,每周都有不同的家長打電話來預定。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也就是說只要注意引導學生興趣,讓學生看到其它家長能做到的事是有意義的,那么大部分學生也都希望自己的家長也能做到。
家長是學生生活與活動的能量儲備庫,更是學校工作的后備軍。所以在家校工作中,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多傾聽家長的心聲,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掌握好與家長的交流的尺度,讓班主任與家長一條心,在教育態度,教育理念上與學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地形成教育的合力。班級管理無小事,可以說每一件事有了家長做后盾,班主任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輕松很多。當然,家長如果做了,也參與進來了,我們就要及時的給予肯定,給家長一個積極評價,并把家長參與的過程與信息爭取分享給每位家長,得到每位家長的認可與支持,不僅如此,對于表現良好的家長,我們也應該將其的表現通報給班級內的學生,讓學生之間形成督促家長參與活動中的習慣,從而對改變家長對于家校合作的態度起到一定的作用。只要班主任用真誠架起一座溝通學校與家庭的連心橋,充分利用和開拓家長這片“沃土”,我們共同的班級就能夠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