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東苑高級中學)
物理來源于生活卻又在生活之上,是嚴謹和趣味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傳統的物理教學往往只關注傳授知識,教師經常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講解物理知識上,可往往效果不好,學生只記住最后的結果卻忽略了推算過程中的物理思想。尤其是學生常常存在一種上課聽懂了,遇到題目卻不會做的情況。總的來說,現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要想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對這幾點進行改善。
不管是哪一門學科,想要學好都需要讓學生先對它產生興趣,高中物理當然也不例外。在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要學習大量的推導公式以及定理定律,如果不對這樣理解的進行學習對學生來說這些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教師講授高中物理時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和簡單的物理實驗,借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枯燥的課程不再乏味而是變得有趣,令人期待。如在學習《光的折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做個小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從把筷子放在水里會看到“折斷的筷子”出發,提問學生怎么讓筷子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物理本就是來源于生活,所以物理學習的基本材料就是現實的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生活實例與理論相結合,多多引入生活情境使得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采用先創設生活情境然后提出問題同學討論得出結論最后再應用于生活的講解模式。因為對學生來說物理不應該只存在于書本之上,而且應該可以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也正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所要求學生做的。如教師在講解《圓周運動》這一節中,有個“離心運動”的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以家里最常見的洗衣機脫水為例來進行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洗衣機內筒的運動,并且猜想是怎么做到脫水的。學生將會對比產生興趣去觀察研究,老師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教師應進行引導講解這就是離心運動。再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衣服進行受力分析,會發現衣服在轉的過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在豎直方向平衡,支持力提供向心力。在洗衣機開始轉動時,衣服上的水也要進行圓周運動也需要向心力,這個向心力是由水對衣服的附著力提供的,當洗衣機轉動速度加快時,水對衣服的附著力不夠提供向心力就會做離心運動,水珠就會被甩出,使衣服變干,這就是甩干機的原理。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加上生活實例就會使得本來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簡單清晰,從而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創設相似的情境來進行類比學習,尤其是在進行重難點學習時這種方法尤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前面已經學會知識與新學習的知識進行類比,這樣不僅可以復習舊的知識也更容易學習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把分離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得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知識體系,這樣做也是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之一。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重要的知識點時,可以把左手拿著的粉筆比作動能,把右手拿著的東西比成勢能,兩只手中所有的粉筆數比成總的機械能。那么怎么使得兩只手的粉筆數不變呢?這樣的實例輕松完成了知識點地講解。
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原本的課堂需要教師的大量板書,而這樣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而使得效率降低。而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后,教師不用再大量板書,連一些原本“空講”的實例都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如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這一課時,由于這是一節概念課,而且這節課主要內容是物理發展的過程,所以需要利用多媒體這樣本來需要教師大量書寫的內容就變得簡單的呈現在多媒體上,學生也可以了解更多歷史的發展。而且在定義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理想實驗法,這是高中學生第一次接觸這種思想方法,而這種思想方法又具有抽象的特點,就好像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可當我們有了多媒體的手段,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使得原本需要在腦袋里想的東西轉化為直觀的,可觀看的東西,直觀的東西比起抽象的東西更容易理解,所以利用多媒體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識。所以好好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良好的課堂關系需要由師生共同努力來構建,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只有具備這樣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的效率才會提高。在高中課堂應該創造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之下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教師,而教師則處于引導者,監督者的位置。
高中物理新課標提出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而問題則是學生學習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所以想要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注重問題的創建。在問題創建時要把問題與學生的認知情況結合起來,這樣使得問題的提出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可以把問題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基礎性問題,屬于較低層次的;第二種是中等層次的問題就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運動;第三種屬于最高層次的問題,是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選擇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因材施教,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發展。這與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方式完全不同,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性以及對癥下藥,所以會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只需要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學生的配合,而現如今的課堂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是拒絕配合的,她們覺得高中物理課堂是無趣的,是難熬的。使他們形成這種表現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們根本不了解物理,根本不知道學習物理是干什么。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先講明高中物理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其重要性,使得學生對高中物理有個大體感知,這樣才能使得學生配合開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第二個原因是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和動手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課本會感覺很枯燥但是在面對實驗時,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來。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在學習“力是物體相互之間的作用”這句話時,學生可能從字面上不好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來理解,這樣就變得簡單了許多,這樣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們一定要做到首先注重自己本身專業知識的提高再次要做到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物理教學方法最后要做到把物理當成一門藝術用心去經營。只有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之下,課堂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