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孤兒學校)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這一概念正逐漸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互聯網+”通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通過架設網絡平臺從而利用互聯網各行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構建起信息化條件下的網絡新環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這一技術逐漸的應用于中職教學中,并積極推動中職教學革命。
信息化條件下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機遇與挑戰,以“互聯網+”技術為例,新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推動了教學理念、資源以及教學手段的革新,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會使得民眾能夠更為便捷的獲得相關的教學資源,從而使得民眾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相關教學資源,突破了以往傳統人工教學的“圍墻”,從而使得教育成為了一種沒有邊界的領域。新時期,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技術條件與背景利用新的方法與思維系統的對教學模式進行思考。長期以來,傳統的現場教學模式在知識的傳播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教學能夠使得教學更為生動、有效。但是不足之處是這一教學方式需要在固定的時間且參與的人數有限。現今,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正逐漸的被改變,由傳統的以固定教室教師現場教授模式向著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和活動為中心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進行轉變。“微課”這一教學方式正逐漸的進入到了教學領域中并逐漸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
“微課”這一教學方式主要利用視頻為載體,通過對教師在現場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與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進行記錄,并將其與學員進行分享。“微課”作為教學資源需要具備幾大主要的要素,在這幾個要素中一段約5~8分鐘的教學記錄視頻是“微課”的核心要素,并輔以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以及微反思等的幾個輔助要素。上述這些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個良好的應用生態環境,從而使得人們能夠更好的通過這些教學資源完成相關信息的學習。“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在極大的拓展了教學范圍的基礎上突破了傳統視頻教學的束縛使得信息化教學進入了一個可觸、可享、可控的時代,通過“微課”技術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推動了信息化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微課”的應用將會使得教師與學生都從這一新興的教學模式中受益。通過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將會使得信息化的教學形式表現的更加形象化和生動化。通過應用“微課”教學方式將會使得教學的觀念更富有時代的氣息。相較于傳統的教學視頻,“微課”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視頻中的長時間、大容量的視頻模式,從而使得教學更為方便、學士在利用“微課”時更為方便。一般“微課”的時間被控制在5~8分鐘的區間范圍內,避免了長時間觀看教學視頻所帶來的疲勞問題。此外,“微課”的選題較小(能夠專注于某一學習的知識點),其能夠應用于教學中的學科前、課中以及課后等的各個方面。“微課”文件由于時間段文件的大小都較小,能夠較為方便快捷的完成視頻的下載與緩沖,從而使得播放較為流暢。“微課”文件能夠應用多種不同的影音格式。相較于以往的教學視頻,“微課”更為方便,有效的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視頻所存在的不足,能夠為應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的學生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移動化教學新體驗。
現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技術的進步,學生所擁有的智能手機、移動平板等的智能數碼產品的量等與日俱增,此外,在信息化校園建設的熱潮下,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從而為“微課”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此外,新時期青少年網民的占比較高,學生對于“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接收性,能夠較快的接受“微課”這一教學模式。此外,“微課”的制作技術門檻和制作成本較低,以傳統的網絡教學視頻為例,在其制作的過程中為了提供更好的視頻質量,需要應用多機位來對教學現場進行錄制且需要對后期視頻進行編輯和剪接,從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不同的是,“微課”其本質的特征是“面向學習者”,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用較短的時間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點進行講解,其具有極強的方向性,因此其可以更多的集中與對于問題的講解,而忽略教師和學生。因此無需專業的攝錄設備和后期繁復的剪接,僅依靠PPT+錄屏軟件、白紙+智能手機等的簡單方式即可完成“微課”視頻,通過“微課”這一教學方式能夠將教師從復雜的技術中解脫出來,從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構思中,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高質量的教學視頻。
在“微課”技術的應用中,它有著極為廣闊的前景。現今在“微課”的應用中有著“O+O”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這一新的混合教學模式中,課前教學教師通過將“微課”推送到線上教學平臺中,而后學生可以根據計劃完成相關“微課”視頻的觀看,通過利用平臺所具有的擴展功能完成教師所教內容的自學或是預習,從而在教師的現場教學中能夠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在現場教學中,學生通過在線下開展有效的協作探究活動或是通過移動智能終端與教師開展在線互動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來對學生所反映和關心的相關問題在進行了解并根據情況適時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在課后,學生也可以通過利用線上創建的班級圈完成線上作業等的內容,此外也可以對教學內容所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提問或是分享。這種基于“微課”的“O+O”的教學模式完成了課堂教學形態的翻轉有效的促進了線上、線下的信息交互,有效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微課”因其短小精干因此其主要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小現象、小問題以及一些核心的內容,學生在利用“微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選擇性地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科知識點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以便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此外,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特點,根據自身需求開展按需學習、自主學習,從而使得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突破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將教師與學生都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學習的過程變得更為方便、高效。在教學內容上,“微課”往往關注的是教學內容的核心,其多是重點內容的講解和難點的講解,而不是傳統教學視頻中的繁復的推導過程。因此,在教學效果上“微課”能夠發揮出更為積極的作用。信息化時代是資源共享是的時代,信息化的應用使得數字校園向著智慧校園的方向邁進,通過利用“微課”資源在云平臺環境下的傳播并利用云計算的特性更好地推動智慧教學。
“微課”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積極發揮新技術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積極作用,而不是簡單地將線下教學內容進行數據化和信息化,而是應當通過利用新技術來推動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改革,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