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國家政策引導,民眾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了高度認同和學習需求,國學教育不斷升溫并逐漸形成國學熱,社會上也產生了眾多國學教育培訓機構,這些國學教育培訓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的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有的卻濫竽充數,純粹以營利為目的,過度產業化而忽略教育責任,導致一些青少年被錯誤的教育方式荼毒,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從9歲女孩童童在北京農村國學班被虐,到扛著“國學”大旗漫天要價,實則為“網癮戒斷班、赴美游學班”“藝術夏令營”等所謂的“國學”教育。更有甚者打著國學的旗號傳播男尊女卑等封建落后的不健康思想,或者把國學作為傳播宗教的一種手段,這些機構不僅歪曲國學的真正內涵,還會對不知情的大眾造成思想上、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危害。此類事件不僅引發各方關注,也揭開了國學教育亂象的冰山一角,讓“國學”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大眾誤解。另外,目前的國學教育分布不均,在城市和高等教育人群中過熱,而在一些農村或者教育水平低的地區又缺少熱度,因此,目前的國學教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社會上的國學教育機構大多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是一個人受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個人的成長發展影響極大,所以要特別重視國學教育的有序健康發展。
1.中華民族復興的需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曾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復興中華民族,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并在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和創新。
2.國民素質提高的需要。改革開放使我們的國家富強了,提高了民族自信心,讓我們重新認可和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同時,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也在不斷地沖擊大家的傳統思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誘惑和欲望沖擊下,一些人做事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生活把享樂放在第一位,被低俗的樂趣腐蝕身心。面對這些現狀,我們要用優秀的傳統文化重新喚醒民眾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日漸浮躁的環境中靠國學的魅力使自己沉淀下來,因此,國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不言而喻。
3.改革轉型期的需要。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賢的經典為基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能臣。反觀今天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因為我們一味學習西方文化而脫離了中華民族的“根”。我們現在正處于改革的轉型期,雖然學習西方文化促進中國走向了現代化,但忽視了對我們國人進行適合本國歷史和人文的德育教育、以及做人做事的引導,以至于現代的一些年輕人一味崇洋媚外,而失去了對自己文化應有的思考和學習。
1.現在大多數學生學習國學是因為目前的高考提高了國學在語文考試中的比重,這對國學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是一個功利化、被動化驅動的結果,其實語文不等于國學,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不能單單依靠語文教育中所涉及的少部分國學內容來教育學生,國學教育應該是系統且連貫的。清華大學國學院的陳來教授強調“國學是一個研究體系,或者一個學術體系,國學的概念就是一個學問體系的概念,我們所謂的學科概念和他也是連在一起的?!蔽覀兣囵B的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只會誦讀國學經典、翻譯字面意思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能真正理解這些經典背后的思想精髓、能夠把國學之魂融到骨子里并且有著自己見解的學生。
2.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越來越需要得到民族認同感,國人越來越需要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國內民眾持續升溫的“國學熱”,還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尋根情”,“國學教育”責無旁貸的擔負起普及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社會中一些有識之士因為民族文化覺醒而對國學產生興趣,認識到國學重要性,主動學習國學,提高文化素養?!皣鴮W”走出象牙塔,來到廣大群眾之中也成為了時代的主流,這也是當代“國學”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我們的國學教育不僅要針對學生,更要重視社會大眾這部分群體的需求。
1.培養足夠數量的國學教育人才?,F階段,國學教育中的師資問題不容樂觀,存在著人才數量不足、能力不強。在人才儲備方面,由于國學的系統性較強,而如今培養的能教授國學的人才數量卻遠遠不及市場需求,較大的需求和稀少的人才輸出之間形成了較大的缺口。因國學教育博大精深,決定了真正能夠實施教學的必然是學識淵博的專業學者,而這些人才多數在高校中,這就要求他們主動地去多接觸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而不只單單針對高校內的大學生。另外一類就是有針對性地教學,如進行啟蒙教育的“蒙學”教育者,在逐層深入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些初步教育,不需要過于淵博的知識儲備,這就要求國內一流高校必須盡快培養大量的國學教育專業人才,并制定教育國學的科學方法,把國學知識與現代教育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起到修身養性、啟迪智慧的成效。
2.引導民眾學習國學的態度。對于大眾學習國學而言,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過分鼓吹一些古之理想概念是不可取的。雖然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過歷史淘洗出來的思想精華,但國學并非萬能,對于那些一心復古、單純希望只通過國學來治國治世的人,歷史已經給了他們最好的回擊。對于今天而言,我們應該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結合當今從實際出發、吸取精華、弘揚愛國、奮斗、真善美等思想,堅持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素質。國學說到底其實是為己之學,不能強加于他人之上,但是只要每個人都修好自己的這門學問,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家之學、一國之學了。
3.國家加大支持力度。使國學教育良性發展,必然少不了國家的大力宣傳與支持。國學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體現著國家的精神內涵,是國家的軟實力,我們在經濟與科技發展上已經獲得了傲人的成果,現在應該重視與發展國家的軟實力,倡導民眾學習國學,特別在農村地區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4.教育部門應編纂不同層次的國學教材。國學和我們現代教育中的語文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語文只是我們適應現代生活的一種工具,而國學不是工具,它不僅包含著文學,更包含著我們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文化,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根、魂,所以提倡國學并不僅僅是加大它在語文中的比重和在高考中的占分比,而是將來在時機成熟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入到義務教育中。對于國學教育,我們要用一套不同于現代教學的方式去授課、去考核,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它融入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思想中去。教育部門要組織編纂一套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習國學的專業教材,統一規范國學教育,同時也給社會上愛好國學、自學國學的人士一定的權威指導。
5.建立系統完整的國學教育協會。近年來,一些權威高校的國學教育和研究機構陸續恢復,國學教育的權威性正不斷擴大。2001年,武漢大學開始招收本科國學試驗班,并于2008年得到了國務院學位辦的批準,按照學科建設的規范來進行國學學科建設;中國人民大學于2005年成立國學院,意味著人民大學作為一個學術機構,將國學認定為學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學在當代中國教育體系中獲得了合法性位置。但是,要想保證國學教育的良性發展,僅這些機構的復辦是遠遠不夠的,有必要從國學教育的管理運行入手,成立全國各個層次的“國學教育研討協會”,系統地管理各地區的國學教育。
(1)“國學教育研討協會”進行專業指導。以主要高校的國學院為基礎,結合文化、教育管理部門成立各層級的“國學教育研討協會”,按照地域和學術成就、知名度分別劃分等級,定為每個地區國學教育的管理協會,把社會上的國學教育機構劃分到相應的管理范圍內,同時從高校國學院中推選出對國學有深刻見解的國學專家團隊,通過他們討論并制定系統完整的國學教材。
(2)“國學教育研討協會”加強督導監管。督導規范每個層次的國學教育機構運行情況,定期派出國學專家與教師代表一起學習、討論,以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培養更多的國學師資力量?!皣鴮W教育研討協會”定期實地考評各地區國學教育機構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教育結果是否令人滿意,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不斷提高國學教育效果。
(3)“國學教育研討協會”加強正面宣傳。通過一系列宣傳,使更多對國學有興趣的人了解在哪里能夠得到好的國學教育,使他們真正從中受益,加大宣傳也可以擴大培養學習國學的群眾基礎、社會氛圍、價值導向,不斷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
6.設立“國學教育基金會”。通過設立國學教育基金會既能給國內外愿為國學教育出力的熱心人士提供可信的捐款渠道,又能合理地安排政府和社會募捐來的資金管理,把它們分配到國學教育中的每一層級、每一個教育機構中,將所有資金去向公開透明,給人們更多的可信感,讓經典的國學教育融入新鮮血液,讓古老的國學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光彩,保證國學教育良性健康發展,提高國民文化修養,增加國家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