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東寶中學)
2011出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思考”,將其作為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這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而設計“問題情境”則是引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載體,若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缺乏一種“問題意識”,那他們必定不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那么他們就不能夠深入的進行“數學思考”,學習數學知識也不深刻。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這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進行深度的思考,從而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家哈爾莫斯提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主張問題思維則指明了數學研究的方向,為數學研究提供了動力,同時還激發了數學創新的精神。哈爾莫斯將問題比作是數學的心臟,表明問題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核心所在。而且我國古代學者朱熹也曾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思維始于疑問,能夠提出問題并有所疑惑就有助于思維的擴展,進行創造性的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與探索者,滿足學生這一精神世界中的需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提出一個良好的數學問題,則需要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在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數學的行為價值與興趣,還能夠有助于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益。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初中的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教師在教授其知識時,若能將數學中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的物體想結合,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來思考數學,能夠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策略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探索數學奧秘,使其學習活動事半功倍。例如,教學三視圖知識時,教師可以拋出一個問題,引出本節課程需要探索的數學方向,如一個物體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一個圓,你能確定這個物體的形狀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物體進行思考,這時,學生可以發現影子是圓的物體可以是圓盤,可以是球,在正午的陽光下還可以是立著的圓柱等,可是他們的形狀都不一樣,可見單憑地面的影子不能確定物體形狀,因此,只從一個方向看物體不能確定物體形狀,需從多個方向對物體進行觀察才能確定其具體形狀。
開展數學游戲的情境是充分抓住了學生愛玩的心理,能夠通過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探究數學的欲望,可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材內容上,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學生投影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在一束光下做不同的手勢,這時會在地面上浮現出不同的影子,讓學生思考其中光、影子、地面分別是什么概念?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切身體會,了解到光線照射物體,會在平面上(如地面墻壁)留下它的影子,把物體映成它的影子叫做投影,而照射的光線叫投影線,投影所在平面叫做投影面,物體在投影下成的像稱為物體的投影。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有效的“問題情境”,不但能夠將一些抽象而枯燥的數學內容生動形象化,而且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進行一定的數學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設計的問題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從而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