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中國制造2025”是為了實現加快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目標。因此,不可或缺的是擁有專業精湛技術的大量創新人才。專業精神需要精心培養,一夜之間難以實現。因此,在高校學生的培養中,除了培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要培養思想政治素養。
傳統的機械工程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同程度地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害。不受控制的采礦,浪費資源,以及不考慮后果的排放污染物,增加了人們的恐慌心理。在機械工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綠色、清潔、可持續的理念,將得到充分體現。
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主要體現在溝通協調、組織領導、管理和激勵,個人的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是團隊協作充分發揮的保證。
知識是無限的,生活中掌握的部分是有限的。通過不斷更新知識,可以與行業的發展保持一致甚至引領其發展。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符合企業和市場準入條件的工程人才,成為高級機械專家。還必須依靠長期的自我學習和不斷探索,終身學習素養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職業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
作為“學科思維”的施教者,機械專業老師擔當著教授知識和培養品格的雙重責任,必須遵循根本的師德標準。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演繹方式和言談舉止在講臺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學生也會和老師親近了,而容易信任老師。所以,機械類專業課老師必須秉承先進的政治立場,有優良的道德行為。始終以滿腔熱情和飽滿精神進行教學工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教授學生前沿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的學習思維,成為學生為祖國貢獻和服務的指南針。
改變“教學”和“培養”是兩類概念。第一,教師要理解機械類專業的課程里也包括著思想政治內容,可以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第二,我們可以了解到,把機械類專業課程作為傳遞政治思想的主要通道并進行有意識的思想指導,而不是讓學生被迫接受。第三,要使所有教師形成教育理念,多角度、深層次的教育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各項教學活動,并通過學生與老師相互交流進行改進。
課程思政開展的重點是要充分施展老師的自覺能動性并關注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通過持續提升教師在上課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才能,使隱藏在機械課程的道德教育素養能夠被學生更深刻的進行理解。這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并提高機械專業技能,同時深化課堂教學中的思想要點,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向學生提供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和思維方式。
通過密切配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把課堂教學與學生參與實踐相結合,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來培養適合一線生產和建設,以及管理和服務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教學模式。《機械制造技術》的教學方案中因專業性和應用性較強的特性,不僅需要進入企業見習,還要進行實習實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始終離不開與企業的合作,通過構建起學校與社會的橋梁,即組織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分期分批的進入企業見習和實習實訓,在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礎的同時,也將大學生的培養與企業人才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要發揮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堅持積極教育的“灌輸”。通過校報、廣播、廣播、電視、校園網等宣傳媒體來宣導黨的基本路線和新時期機械制造技術大學生政策,不斷明確發展與大學生培養和教育的主流方向。同時,要密切關注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將行業道德榜樣的理論觀點,熱點問題,價值觀和行動精神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教師不僅應該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可以通過參加相應的講座和活動,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學院應根據自己的機械制造專業,制定長遠的教師隊伍配置計劃,學院應成立杰出教學工作隊伍,開發精品機械制造課程,時常討論先進的制造模式專題等傳授方式,足夠發揮經驗深厚教師的作用和寶貴的實踐教學經驗,通過幫助青年教師的內部培訓,來強化并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機械制造技術課堂應該是思政傳播的卓有成效的平臺,專業課的教學手段務必依照相關的教學秩序,使課堂教學內容有成效。以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精微深奧的教授方式,使學生養成誠信、愛國等價值觀。
(1)實例教學法。學生可以分為幾組來進行討論和分析并提煉和統一觀點,實現學生認知和協作能力。而在教師評論部分,我們將再次深入探討實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使學生深入感受什么是誠信教育,什么是愛國主義和團隊意識。
(2)場景教授法。上課時,教師闡述了“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的所獲得的知識與未來相應工作崗位的聯系,并通過強化認識使學生具備專業性和道德性。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生當員工,教師是企業管理者,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作為工作的實際工作指標。學生務必依照企業標準完成并根據專業標準進行評估。
(3)課堂或網絡討論法。教師上課時或者在網上論壇提出課題研討,然后進行總結性歸納。學生們進行屢次切磋和積極講話,來實現觀點上的碰撞和協同。而很多的錯誤思想傾向會隨教課教師總結話題結論方向而得以修正,加深主觀印象。
圍繞樹立良好品德的基本教學任務,貫徹教育引導高尚人格的積極方向,執行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思想教育的教學革新,產生以授課結果為指標的真切評價。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反映了教育評價的觀點,使之成為評價教師授課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手段,進而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了道德行為。鼓勵教師踴躍加入到機械專業思想政治觀點的發掘和運用中去,并把它付諸于實踐活動中,并積極施展機械專業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人才是必要條件之一。但是,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專業性,意識和創新能力與企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中,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機械制造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必須同時具備良好的專業性和誠信,才能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