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建
一、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為促進供應鏈提升價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供應鏈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涵蓋采購、制造、物流、銷售、消費、回收等供應鏈各個環節,為供應鏈全過程提供增值服務。
一是在加強供應鏈管理方面。通過提供ISO9001、ISO14001、OHSAS18000等認證服務,幫助企業組織加強對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方面管理外;還針對供應鏈特定要求提供供應鏈管理體系認證、風險管理體系認證、大型活動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認證、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等管理工具,滿足企業組織對采購商管理、風險控制、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需求。目前,我國累計頒發各類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05.4萬張,獲證組織56.3萬家,其中ISO9001證書47.4萬張、獲證組織46.3萬家,占全球總數三分之一。管理體系認證對于供應鏈管理提升發揮了顯著效益。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在中國的調查結果顯示,有98%的采購商對獲得ISO9001認證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感到“滿意”,有93%的采購商將ISO9001認證作為對供方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是在提高供應鏈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一方面對關系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通過檢驗檢測和強制性認證等合格評定手段實施準入管理。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電氣安全、機動車安全、信息安全、環境監測等領域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檢驗檢測技術體系,可開展191.5萬項(次)產品標準的檢驗檢測,涉及測試參數1220.9萬項(次);對關系人身健康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19類130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CCC),頒發有效證書66.9萬張、獲證企業7.5萬家,其中境外產品證書4.5萬張、獲證企業5700家。另一方面通過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手段提升產品、服務質量的檔次。目前,全國已頒發有機產品認證證書2萬余張,獲證企業1.2萬家,認證面積達 411萬公頃,有機產品銷售額已達631億元。全國食品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共計5651家。共頒發工業消費品高端品質認證證書1200多張,其中數字電視高清顯示認證證書734張、智能家電認證證書350張、家電優品認證證書160張。以智能家電為例,通過認證的智能電視機、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的市場滲透率已分別提高到93%、34%、28%。通過高端品質認證的產品在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的銷量明顯提升,比如空氣凈化器提升了20%的銷量,成為消費升級熱點。積極開展商品售后服務、電商服務、健康服務、金融服務等認證。服務認證證書數量已從2017年底約5千張快速增長到目前約2萬張,增長了3倍。以商品售后服務為例,已頒發認證證書5900余張,有效提升了服務質量。檢驗檢測報告真實性查詢系統正式上線,目前系統支持查詢2016年以來全部有效檢驗檢測報告編號以及相關檢驗檢測機構的基本信息。
三是在促進全球供應鏈開放便利方面。廣泛推動國際合作互認,努力實現“一次認證認可,全球通行互認”。截至目前,我國已加入21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對外簽署14份多邊互認協定和121份雙邊合作文件。
多邊領域,我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四大產品互認體系。僅電子元器件安全認證體系一項,我國企業每年獲得該體系CB證書數量就占全球總量40%;另外,通過加入全球食品供應商、采購商發起的全球食品安全倡議組織,使我國食品生產企業順利進入沃爾瑪等全球主流的食品供應鏈,惠及三分之一的出口食品企業。雙邊領域,我國與新西蘭簽署首個政府間互認協議,我國輸往新西蘭的電子電器產品可憑中國CCC認證免予合格評定。在中東歐國家中,我國與捷克簽訂了認證檢測合作互認協議,與匈牙利簽訂了設立檢測認證機構的備忘錄,此外還與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個周邊國家簽訂了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的合作協議,為中國與中東歐經貿往來提供便利化安排。在“一帶一路”國家,我國已與30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雙邊合作關系,并發布了《認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愿景與行動》及三年行動計劃,推動高鐵裝備、風能光電產品等檢測認證合作等方面取得實質成果。此外,我國已有270多家檢驗檢測機構走出國門,開始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食品安全、建筑工程、軌道交通、礦產能源、通信電力等領域的檢驗檢測服務。
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將為全球供應鏈提供更優服務
近年來,我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發展規模、質量效益、社會影響、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截至目前,我國共有認證機構530家、從業人員6.3萬人,累計頒發各類認證證書202.5萬張、獲證組織62.5萬家;檢驗檢測機構39472家。從業人員117萬人,擁有各類儀器設備633.8萬臺套、儀器設備資產原值3195.5億元,年出具檢測報告4.28億份;獲得認可的認證機構171家、實驗室和檢驗機構10439家。
一是在提升供應鏈的供給質量方面。打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版,積極開展供應鏈管理、整合管理、可持續管理等新型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健全供應鏈全過程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加快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同步加強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開展智能產品、綠色產品領域的認證檢測等工作,促進供應鏈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開展服務認證,持續提高供應鏈的服務價值含量;繼續支持各地運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手段,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供應體系。
二是在提升供應鏈的專業服務能力方面。發揮大型認證檢測機構的作用,在研發新型認證檢測技術、開展標準研究、創新服務業態、拓展國際市場等方面形成“頭雁效應”;支持中小型機構發揮專業優勢,提供專業服務、特色服務,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優的服務機構;開展認證檢測行業發展“景氣指數”監測評價工作,引導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加快建立認證人員國家職業資格制度,優化資質認定評審員隊伍,提高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
三是在提升供應鏈的全球化水平方面。全面取消外資認證機構在華開展業務的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落實國民待遇;完善雙多邊互認體系國內參與機制,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合格評定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推薦更多國內機構成為互認體系承認的成員機構,促進國內外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和結果互認;鞏固深化中國-中東歐等區域多雙邊合作機制,加快構建“一帶一路”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國際合作機制,推動認證檢測結果互認,鼓勵認證檢測機構引進來、走出去,為國內外企業進入目標市場提供便利化,促進全球供應鏈更加開放、穩健、高效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