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長春光華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和該校部分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進行調查,了解和分析他們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需求。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空間,解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實用性不強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建設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專業需求和職場需求的大學英語課程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程設置 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80-02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中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交際,同時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但是,總體上看,諸多改革的效果并不顯著。教學內容的中心仍然是圍繞著英語語言知識,沒有強化學以致用,沒有強調英語應用能力的掌握。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的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更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為了尋求更有效的解決途徑,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個性化需求(興趣、學習態度、知識能力水平等)、學生的專業需求(與學生的專業學科相結合),以及職場需求(迎合社會需求,滿足學生將來職業和自身發展需要)。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空間,解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一、需求分析與課程設置
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使教學適應社會及時代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之一[2]。教師在組織教學、選取教學方法、評估教學結果過程中都需要以需求分析為依據。通過分析學生的需求,可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等,便于確定該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以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各項需求,從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3]。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長春光華學院2016級(5個學院,26個專業)1780名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以及該學院2011至2015級部分畢業生及其所在的用人單位。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線上、線下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第一個問卷是針對該校2016級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態度、知識能力水平和專業需求等;第二、第三個問卷是針對該校2011至2015級部分畢業生及其所在的用人單位,了解民辦高校畢業生英語能力現狀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能力的需求情況。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針對長春光華學院2016級非英語專業學生調查及結果分析
2019年3月12日,對該校2016級非英語專業1780本科生進行了關于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調查,其中有效問卷1653份。對26個專業180名學生做了訪談。此次調查結果如下:參與調查和訪談的學生中大部分來自城市及城鎮,占總人數的85.9%,約半數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很感興趣,但只有9.6%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和外國人交流,19.7%的學生平常會開口講英語,而大多數學生很少開口,有11%的學生完全不開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張開嘴,培養學生的自信心。63%的學生認為課堂上應該優先訓練交際技能,他們渴望與同學、老師多交流。教師在授課當中應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說、多練,實現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真正把英語知識轉化成語言能力。在調查中,54%的學生希望增加和其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因此,除教材內容之外,教師可以選擇難易適中的英文合同、商業信函或文獻資料供學生課上或課下探討,使大學英語教學突出專業特色。
2.針對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的調查及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包括《畢業生就業反饋》及《企業對大學生英語需求》兩份問卷,共發放問卷400份,地理位置分布在我國吉林、浙江、北京等多個省市,涵蓋地域較廣;單位類型包含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其中面向畢業生和其用人單位各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畢業生調查問卷177份,有效企業調查問卷177份。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英語能力需求因用人單位性質不同而體現出差異,但各單位對應聘者“口頭表達能力”“文獻閱讀能力”“聽力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等方面能力都有所要求,其中“良好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尤為重要。此外,部分用人單位還提出對應聘者“專業外語能力”等其他能力的迫切需求。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許多畢業生的英語能力與就業市場的要求相距甚遠。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目前部分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程定位不夠清晰,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過度遵守以往的教學大綱,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大學英語教學與就業市場需求脫節,將會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
四、結語
目前,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單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語言知識,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更應該了解西方文化,用英文簡單地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在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職場需求,結合生活、工作實際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課堂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應該重視其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以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和反饋作用。民辦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勇于改革創新,隨著學生不同階段需求的變化而作出及時調整,只有把大學英語教學的立足點放在培養社會實用的人才上,才能有效地提升人才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高教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志茹.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實證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2).
[3]潘賽仙.大學英語后續課程設置的學生需求調查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3(4).
責任編輯:劉健
[作者簡介]衡芝蘭,長春光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