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師音樂教育中融入經典紅歌教育,是傳承紅色文化“從娃娃抓起”的需要。通過分析“紅歌”資源對幼師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申出在幼師音樂教育中融入“紅歌”教育的意義及價值,并通過擺事實舉實例等方法,從加強組織領導、改進教學設計、編寫教材、融入校園文化等層面,對將“紅歌”欣賞引入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提出建設性建議,為將來“紅歌”融入幼師音樂教育提供制度機制保障。
關鍵詞:“紅歌” 幼師音樂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89-02
“紅歌”是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拓展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更是傳承紅色文化的時代需要。在幼師音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紅歌”教學資源,加強課堂設施,不斷創新優化多種適合“紅歌”的教學方法,以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更靈活的教學手段,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使學生在學習演唱表演中不知不覺地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深化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獲得德育和美育雙豐收。
一、把“紅歌”納入幼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幼師站在人類未來的搖籃邊,擔負著關乎兒童一生發展的啟蒙教育。“紅歌”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性歷史性和藝術性,在弘揚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擔當弘揚紅色文化重任的需要
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思想日益呈現多元化的今天,在幼師音樂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主動融入中國“紅歌”藝術,發掘傳統“紅歌”藝術的精華,有利于加強幼師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幼師學生藝術修養的同時,讓教育工作者擔當起“紅色江山代代傳”的使命任務。
2.培養幼師團隊精神需要
幾十年來,經過全國人民接力傳唱,積累下來的“紅歌”藝術形式豐富多樣,已經演化出獨唱、合唱、聯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在“紅歌”音樂教學中,一個曲目的合唱需要多個聲部進行相互的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在校園歌詠比賽中,學生們在自導自編自演中,鍛煉了組織協調配合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
3.深化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幼師學生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可塑階段,有意識地把“紅歌”納入正規的音樂課堂教育,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學習了解紅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黨史、中國革命史、軍史,增強了愛黨、愛國、愛軍情懷,提高了政治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對于幼師將來步入社會走好人生之路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二、把“紅歌”納入幼師音樂教育的措施辦法
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在幼師音樂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不足,開設的課程大多是民族、西方、影視、流行音樂欣賞,沒有專門規范的針對“紅歌”的教唱要求。將“紅歌”欣賞引入音樂課堂,需要提高政治擺位,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科學、規范地保證幼師學生學習、欣賞、唱響“紅歌”。
1.加強對教唱“紅歌”的組織領導
省市(區)教育組織領導機構,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要堅持把學生思想政治建設擺在中職院校工作首位,擔起傳承紅色文化的領導責任。中職幼師院(校)作為貫徹黨和政府教育決策的執行者和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的主體單位,要對“紅歌”文化融入院(校)音樂教學的理念予以高度重視,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以各學院院長、黨委團委負責人、學生會主席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合理制定本院(校)的紅色教育理念,在落實上抓好頂層設計,從計劃、課時、內容、師資、考評上為“紅歌”教學提供制度保障,為社會培養“又紅又專”的幼教人才。
2.加強和改進教學設計
在幼師音樂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穩定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在“紅歌”教學前布置好課前預習,把課堂上所要學唱的“紅歌”的時代背景、革命精神、民族特點等一并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初步先接受紅色文化熏陶;課堂教育中,要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配合教學播放相關圖片、文字、視頻等“紅歌”創作背景信息,對“紅歌”創作背景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標注或反復展示,進一步強化紅色文化熏陶;在具體教唱上,教師通過親自示范講解,讓學生掌握“紅歌”情感的處理方法,引導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紅歌”演唱意境。
3.編寫特色“紅歌”教材
按照中職院(校)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在省級教育機構統一指導下,各地區幼師教育院校可編寫適合本地區音樂教學或欣賞的“紅歌”教材。首先,精選一定數量的適合兒童演唱的“紅歌”。如《紅星歌》的歌詞:“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簡單的旋律,明了的歌詞,適合教給兒童歌唱,幼師們學好后能夠直接為幼兒教學服務。其次,要根據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軍情懷需要,編寫愛黨、愛國、愛軍等類別曲目教材,如《黨啊,親愛的媽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最后,結合本地區人文、地域風情特點,收錄一定數量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紅歌”曲目。如體現新疆維吾爾族風情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體現陜北風情的《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南泥灣》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欣賞到歌曲蘊含的地域風情之美。
4.結合校園文化唱響“紅歌”
中職幼師院(校)要針對青年學生文化生活特點,在時間、內容、形式、經費上為“紅歌”融入校園文化提供保障。要在校園音樂文化設施建設上進行必要投入,購買必要的音響器材,有條件的可以建設錄音棚、購置編導機等設備器材,營造良好的音樂表演環境;在業余時間,音樂指導教師要指導班級音樂表演興趣小組成員開展指揮、獨唱、樂器等專業訓練,提升音樂專業技能,為開展大型演唱活動儲備人才;每逢元旦、勞動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學校要組織班級或年級開展輪流創演活動,調動學生廣泛參與,使“紅歌”傳唱成為一道亮麗的校園風景。
三、結語
將“紅歌”藝術融入幼師音樂課堂,不僅豐富了幼師音樂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為幼師院(校)賦予了傳承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更是社會主義祖國“紅色基因代代傳”的時代要求。為完成時代賦予的任務,各級在籌劃中職幼師院(校)音樂教學上,需要強化政治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扎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一線任教的幼師音樂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備課、認真授課、耐心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欣賞素養。廣大幼師學生要牢記紅色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神圣職責,加強“紅歌”藝術的學習理解掌握,在演唱活動中提高唱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一名合格的紅色文化時代播火者。
參考文獻:
[1]江晨穎,張建國.“紅歌”文化傳承與表達創新[J].電影評介,2014(494):104-105.
[2]李穎.中國紅歌的歷史軌跡及其深遠影響[D].中北大學,2010.
[3]王楹.論中國經典紅歌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D].河南理工大學,2012.
[4]閆鳳蓮.革命紅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價值與應用[J].傳承,2012(1):38-40.
責任編輯:劉健
[作者簡介]陳洋,北華大學師范分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