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治理機制。公司治理是企業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而企業價值最大化又是企業績效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以我國產業鏈垂直程度最完整的乳制品企業輝山乳業為案例公司,通過以該企業為負面教材分析了公司治理如何影響企業績效的,并且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應該怎樣完善公司治理的結構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來更好的規避企業的風險,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關鍵詞】 公司治理 企業績效 輝山乳業 資金鏈斷裂
一、公司治理的含義
公司治理可以從兩個層面定義。目前學術界對公司治理這一概念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人們普遍將公司治理的定義分為廣義的公司治理和狹義的公司治理兩個層面。廣義的公司治理結構包括企業所有者即對企業具有實際控制權的股東、通過股東大會選舉出來的對企業具有實質性權利和權威的董事會以及內部監督公司治理機制運行的監事會和對企業具有實際經營權的經理層。除此之外廣義的公司治理定義還包括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利益相關者,例如:企業債權人、債務人公司員工甚至是產業鏈上到供應商下到客戶等等。但是狹義的公司治理結構僅僅包括具有控制權的股東、和具有實際執行權的董事會、以及起到監督作用的監事會和執行命令的經理層。本文主要站在狹義的公司治理結構層面來展開分析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二、公司治理各個要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公司治理與公司業績有著密切而密不可分的關系。公司治理是指公司通過內部制衡來監控彼此績效的能力。公司治理的質量直接影響績效水平,因此有必要研究公司治理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
(一)股東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作為企業所有者的股東具有組織賦予的企業最高權限,對企業擁有最高的控制權。股東制度是公司戰略的領導者,也是公司政策的領導者。因此,股東制度內的制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業績。從一般意義上講,股東結構分析主要分析了股東結構的集中程度以及全責是否統一。過于集中的控股權會造成企業一股獨大的局面,這很有肯能那個唯一的大股東對企業決策完全處于自己的利益考慮,這將會嚴重損害小股東的利益,甚至大股東可能偷空企業這將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使得企業資金鏈條的鍛煉,給企業績效造成致命的打擊。而過于分散的控股權會加大企業決策的難度,沒有一個統一的策這將會造成企業所有勁無法一處使,拉低企業績效。
(二)董事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董事會作為股東權利的代表者,是企業決策的審批人。當股東在股東大會制定企業行動方針以及提議時,只有在規定的一定比例董事會成員通過的前提下,這一議題才能落實貫徹。因此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環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而董事會規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績效的高低。過大的董事會規模,很有可能魚龍混雜,將一些股東的跟隨者拉入,這將會影響決策的判斷力,降低企業的績效。但是過少的董事會成員又很有可能拉幫結派,以及降低董事會功能效果,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績效。因此只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來合理合適的制定董事會規模才會正向作用于企業的績效。
(三)監事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監事會作為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監督機構。監事會主要負責監督股東以及經理層是否有濫用權力以及不作為的行為。監事會從內部監督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有利于實現企業的財務績效。但是同董事會類似的是若監事會規模過大就會造成成員之間相互推卸責任,這將影響企業績效的實現。因此合理的監事會規模至關重要。
(四)經理層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經理層作為企業決策的執行者,對企業績效實現是直接的相關者。經理層作為公司治理鏈條上核心環節,它是最了解企業資源以及內外部信息的組織機構,經理層利用企業內部信息以及企業資源通過對決策的執行將企業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果反饋給企業董事會,以及將這個信息對外輸送,因此經理層是公司治理這一鏈條上至關重要的角色。經理層直接對企業股東負責,但是由于股東是企業決策者,而經理層是企業的執行者,兩者對企業內外部信息上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對稱性。經理層可能利用這一特點粉飾財務報表為自己謀取利益,這就將損害股東利益并且嚴重影響企業績效。因此,一般情況下股東都將會通過薪酬激勵或是給經理層分紅等來讓經理層將自己當作企業的所有者,切身實地的為企業考慮,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績效。
三、輝山乳業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輝山乳業簡介
輝山乳業是東北乳制品行業的龍頭老大。它一直是一家重品牌且重質量的乳業集團。除此之外,東北乳業是我國產業鏈中垂直度最高的企業。輝山乳業始終提倡全產業鏈模式和牧場自有化。全產業鏈的結構包含:草場種植、精飼料的加工、精品牛的飼養、豐富的乳制品加工與開發等。輝山乳業自身擁有著大規模的草場以及大范圍的奶牛養殖基地。除此之外,輝山乳業實行自動化智能化的作業方式,是國內機器化規模化以及自有化的大型乳制品企業。輝山乳業通過全產業鏈模式實現了從“草場種植到餐桌乳制品”的全過程。近年來,輝山乳業在總資產數額、銷售收入、產銷量、企業草場規模、自營牧場面積、自有的牛群數量、自產的鮮奶量和重點市場的占有率等綜合指標排名和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都處于行業前列。2013年9月27日,輝山乳業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全球共計發行額13億美元。2016年6月,輝山乳業的董事長楊凱在振興奶業高峰論壇上提出“奶業都心”模式——“以城市為核心布局工廠,以工廠為核心布局牧場”,的戰略規劃,它將依托以城市為中心的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大量涵蓋奶源的銷售范圍,解決了從乳制品生產、質檢、運輸物流等一系列難題,這為今后中國乳制品行業提供了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2017年5月16日,據深交所的公告,輝山乳業被調出港股通股票名單。
(二)輝山乳業資金問題發展過程
輝山乳業一直是一家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大型的生產高品質乳業公司。為了滿足全產業鏈的發展,輝山乳業一直尋求契機,立足企業長足發展。由于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重,導致未來我國可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現象,這將會放緩我國發展的腳步。因此為了提前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國全面出臺了“二孩政策”。通過這一政策,使得我國在未來降低老齡化帶來的風險。而正是這一政策的出臺,為我國乳制品行業開拓了新市場。但是由于以往的三鹿奶粉事件,導致國人減少了對國內乳制品的需求,這造成了我國乳制品行業的供大于求。因此輝山乳業為了抓住這一政策契機,并且為了開拓國內市場,推出了全產業鏈的模式。全產業鏈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既要囊括產品原料的供應又要生產精加工產品。因此輝山乳業在上市之后,大規模的開發草場來種植奶牛需要的優質苜蓿以及其他飼料。除此之外,輝山乳業還采取了智能化的養殖模式,這就需要更多的資本投入。為了生產出高品質放心奶,就要經過多層級的質量檢驗,為了滿足質檢需求,輝山乳業就必須精細化加工乳制品。這一系列的生產加工將會耗費大量的資本投入。而輝山乳業由于自身利潤大量投入到這一規模化的擴張當中,但是資金還是有很大的缺口。因此,輝山乳業通過在股票市場上獲得了一些資本,但是這一資金仍不能滿足高速度的擴張。輝山乳業就通過債務融資來獲得資金。但是由于長期融資的高成本,使得輝山乳業不得不用大量的短期債務來彌補長期資產的購置。由于企業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跟不上短期債務的還本付息速度,一步步的使得輝山乳業邁入了資金鏈斷裂的地步。這無形之中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但是由于企業股東斥資抬高股價,使得股市沒有對輝山乳業立即作出反映。但是渾水公司發現了輝山乳業資金鏈斷裂以及股東斥資買入本企業股票這一現象。最終在2017年渾水公司對輝山乳業做出了兩次的沽空報告,這引起了資本市場的警覺,政府為了幫助輝山乳業度過這一難關,進行了融資但最終輝山乳業也沒擺脫財務危機。在2017年3月這一天,輝山乳業股價創造了港股歷史新低,輝山乳業做出了臨時清盤的決策,其子公司進行了破產重整。
(三)輝山乳業資金鏈斷裂的公司治理原因
1、過于集中的股權機制
通過輝山乳業財務報表中對于企業大股東的披露,我們不難發現:輝山乳業第一大股東楊凱在2016年一人就占據了該企業73.72%的股份。這一高度集中的股權會導致企業大股東也就是楊凱會為自己謀取利益。這就包括關聯方交易甚至是占用公司資金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小股東的利益。并且高度集中的股權會使得企業成為滿足楊凱一人意愿的工具,企業就無法做出合理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來滿足企業的發展。
2、董事會權利失衡
企業第一大股東即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企業具有實際權利和權威的執行董事。一股獨大就造成了董事會無法正常發揮自身的作用。董事會應該為企業制定經營決策,設身處地為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著想,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但是輝山乳業的大股東又是董事會成員,這就違反了企業內部職責分離的原則。就很可能導致企業的決策都是為了滿足第一股東的意志,這就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建立高效有用的董事會是企業優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3、企業內部職能部門缺失
輝山乳業資金鏈鍛煉導致財務危機還要歸咎于企業缺失專門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內部控制以及監事會等部門。風險管理委員會有利于企業規避風險,內部控制部門有利于企業職責明確,監事會有利于監督企業公司治理機構的運行,這三個部門缺一不可。正是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輝山乳業發生嚴重的財務危機。
四、完善公司治理措施
根據分析輝山乳業公司治理結構,針對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股權機制
合理股權機制主要在于股權不能過度集中,也不能過于分散。過于集中的股權機制,就會形成一股獨大的現象。這就使得董事會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使得企業成了一個人的資產,為了滿足自己的意愿,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瓶頸。但是過于分散的股權機制,就會造成企業無法形成一個相對一致的發展意見,使得企業人心渙散,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合理的股權機制使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二)設立高效完善的董事會機構
董事會作為企業實際決策以及執行機構,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設立一個相互制衡的董事會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董事會的科學合理決策是企業發展的方向。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董事會機制才能正確發揮它在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平衡作用。
(三)完善內部控制部門以及設立獨立的監事會
內部控制既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內控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完善的內控機制以及執行的有效性,才能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監事會作為監督企業內部運行的重要部門,它有利于制約一些大股東為自己謀私利的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小股東的利益,除此之外有利于制衡董事會之間的權責不清的現象,保證企業高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廣奇,張芹,邢占雷.樂視資金鏈斷裂:《企業財務危機的案例分析》.《經濟與管理》,2017,第5期
[2] 毛文娟,李雪梅.《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企業資金鏈斷裂成因分析 ——以輝山乳業為例》.《會計之友》,2019年第7期
[3] 張芳.《公司治理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第3期
[4] 王婷,徐哲群,李佳樂等.《從現金流量表看資金鏈斷裂:以 ST 天潤為例》.《會計之友》,2013第10期.
[5] 田倩倩,王思燃,王惠玉.《公司治理背景下研發支出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
[6] 劉珍,唐立新.《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研究綜述》.《商業會計》,2019年第9期.
[7] 楊茜雯.《淺析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年第2期.
[8] 黃莉,胡朝艷.《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新會計》,2018年第7期.
[9] 何慧芹.《公司治理、管理者能力與企業績效》.《財會通訊》,2018年第15期.
[10] 周學振.《輝山乳業內部控制案例分析》.《中國集體經濟》,2019年第14期.
[11] 任博淵,王曉云.《渾水公司做空輝山乳業的案例啟示》.《花炮科技與市場》,2018年第4期.
[12] 杜占鳳,馮啟.《輝山乳業一波三折的自救之路》.《乳品與人類》,2018年第6期.
作者簡介:趙新芳(1995年-),女,漢族,甘肅,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新疆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公司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