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鵬
摘要:分析高職護理實習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以此為依據,提出解決高職護理實習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措施,包括:對高職護理實習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端正高職護理實習生心態、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利用就業指導緩解學生不良情緒、合理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希望高職護理實習生能夠克服面臨的心理壓力,實現學生向護理人員的轉變,獲得專業素質的提升,逐漸成長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 護理實習生 心理 交往能力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4-0138-02
護理教育目前是我國醫療衛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得到重視。通過有針對性的調查和評估,分析當下高職護理實習生的心理問題,以便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順利完成實習工作,走向社會。
一、高職護理實習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自卑心理
高職護理實習生普遍有自卑心理,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因高考成績不理想才進入高職院校,還有的學生是因為家庭條件困難,想早日走進社會,減輕家庭的負擔。面對家庭條件優越或以往的同學,高職護理實習生就會產生較為強烈的自卑感。
(二)恐懼心理
許多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之前都會出現恐懼心理,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投入臨床工作,經常面對患者死亡、病情惡化等問題,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缺乏信心,產生了嚴重的恐懼心理[1];還有的學生害怕在臨床護理中出錯。
(三)緊張心理
高職護理實習生的年齡在20歲左右,心智還不夠成熟,面對環境的轉變會出現心理波動。護理專業大都是女生,心思較為敏感,生活的獨立性與抗壓能力較差。實習是將日常所學運用到臨床中,實習生不僅要學以致用,還要在工作的過程中繼續學習,并應對定期的考核。在休息的時間理解消化護理知識,這些工作上的壓力使學生表現出一定的緊張心理。
(四)孤僻心理
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更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在實習的過程中,會面臨學生向工作人員的角色轉變,同時會面臨復雜的社會關系。一些實習生的溝通能力不強,經常表現出不同的孤僻心理問題[2]。
(五)失落心理
大多數學生懷揣著對護理工作的熱情來到醫院實習,對工作表現出較高的期望,對工作壓力與嚴格的規章制度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想法與實際出現差距,產生失落心理。同時,許多學生無法快速適應全新的工作模式,容易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
二、解決高職護理實習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針對高職護理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可以請醫院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導入真實護理案例,使實習生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學校可以提前一周為實習生安排見習工作,使學生熟悉護理要求,享受到護理工作的成就感。
1.注重角色的調整
高職護理學生應當有雙重角色意識:不僅是學生,還是醫院的護理人員,應當接受醫院與學校的領導,還應當嚴格遵守管理制度。
2.提升交往能力
在實習的過程中,高職護理學生要面對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應當更加明確地認識自己,幫助其他人,增強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摒除自卑的心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實習生要采取正確的方式激勵自己,適當放松心情;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盡快適應護理工作[3]。
3.提升綜合素質
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動手能力,對突發事件還要有應變能力。在醫院實習的過程中,應盡快熟悉醫院環境,接受醫院文化,明確自身的基本崗位職責,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端正心態
要明確不管是在二甲醫院還是三甲醫院,都具備較大的提升空間。只要在實習的過程中把握住機會,就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大都會采取交叉分組的方式,旨在幫助實習生適應崗位,學會獨立工作。學生應充分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克服心理恐懼。高職院校應建立實習生與帶教人員的聯系機制,使實習生的情況能反饋給學校,便于學校為實習生建立心理檔案,給予適當的心理健康輔導,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促進實習生的不斷進步[4]。在實習生完成實習工作之后,應對其工作表現、專業能力進行審核,及時發現高職護理實習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盡早給出應對措施。
(三)樹立自信心
教師應給予實習生合理的心理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在工作中與人和諧相處的方式,樹立自信心,發現護理工作的樂趣。引導實習生與患者家屬交流,使患者感受到醫院的關心與愛護,使實習生明白作為一名護士,不僅要有專業技術,還要有美好的心靈,這樣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四)提供就業指導
大多數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經驗都不夠豐富,面對復雜的護理問題,往往會表現得不知所措。另外,實習階段也面臨就業壓力,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因此,教師應合理疏導學生出現的不良情緒,使其明確自身的優勢,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為后續的實習工作順利開展打下穩固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分析護理實習生的需求,逐步拓寬就業平臺,對其進行就業技巧的培訓。定期開展講座,提升高職護理實習生的核心競爭力。
(五)開展職業素質教育
長久以來,社會對護理工作有一定的偏見,認為護理工作的技能要求較低,這些因素對學生的職業認同感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為了從根本上避免高職護理實習生出現心理問題,教師應挖掘專業的亮點,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滲透倫理道德教育,培養其無私奉獻的品格。此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實習生在思想上認同護理專業,為其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正確選擇未來的工作。通過增強高職院校與醫院之間的合作,解決實習生的實際困難,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高職護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護理實習生在實習之前,會面臨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提升與人際關系的訓練。分析實習生面臨的心理困惑,發現導致心理問題的動因,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能夠提高高職護理實習生的心理素質,還能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滿足護理崗位的基本需求,使高職護理實習生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
參考文獻:
[1]龐海榮.高職護生臨床實習期間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品牌研究,2018,16(4):252-253.
[2]張欣,趙營鑫,姚清偉.高職護理實習生自我管理調查研究[J].知識經濟,2017(7):156-15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