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山
摘 要:由于歷史學科本身就具有開放性的特征,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更需要凸顯這一特性。筆者在論文中著重論述了其具體實踐策略,從教學環境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評價機制的開放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開放性;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評價機制
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以更多的背誦內容代替了思辨內容,以更多的逼迫性教育方式代替了開放性的教學原則,這是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更是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學科素養形成的。
一、教學環境的開放性
傳統歷史課堂當中,教師依賴于一張講臺,一本課本和一方黑板,這種傳統簡單一的教學方式是與歷史這門學科自身的開放性存在矛盾的,因此,筆者建議,在當前的歷史教學活動當中,初中教師更應當秉承著開放性的原則,在教學方法的投放上,不能夠總是依賴于傳統的教學經驗和過去的教學辦法,而是應當不斷的進行優化和創新,為初中歷史課堂的多樣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初中歷史老師需要為學生們的多樣化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們是否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知識和教師權威產生一定的質疑心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課堂是否是寬松的,是否是和諧的,這一條件的創設是每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當考慮的,換句話說,在師生交流和師生關系當中,除了平等以外,還需要強調相互激勵的氛圍,使得學生們能夠受到教師的正面引導,從而能夠與教師與其他同學產生思維上的碰撞,這種互相激勵的學術氛圍才是當代初中歷史課堂應當強調的。一般來說,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改變傳統歷史課堂當中呆板畫的教具形式。使得學生們能夠在圖文結合的基礎之上感受到歷史的興趣,也可以使離我們有千百年遠距離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和諧的課堂氛圍創建還不能忘記一定的競爭機制投入,通過比學趕幫超這類學習氛圍的構建,使得學生們都能夠帶著一種競賽的心理來進行學習。在競賽機制的設置上,筆者建議,歷史教師可已將本班級的學生,按照科學的分層辦法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組內對抗,每周由小組成員互相比拼,通過互相出歷史題和歷史知識的方式,看一看哪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加詳實,從而比拼出組內的前幾名。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進行各小組之間的對抗賽,將本班級內的幾個小組統籌起來,由教師統一出題,通過按鈴兒的方式看看哪個小組的成員能夠最快最好的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回答正確且最快的小組加一分,當這節課結束以后,通過教師的記分記錄來選出本月內成績最佳的小組,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們的歷史知識儲備量,同樣也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組內之間的比拼,還是小組之間的對抗賽,教師在選擇歷史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將目光局限在歷史課本當中,而是需要以歷史課本為依托,不斷地進行知識面的向外輻射。舉例來說,在學習秦王變法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課本當中更多地是從軍事因素,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方面著手,其中更為強調的是,由于秦王變法最為徹底,導致秦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已經遠超六國,所以秦國才能一舉消滅六國,但教師在進行問題選擇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些比較細節化的內容,例如秦王當時所實行的貨幣制度是怎么樣的,秦王當時所采取的軍事戰略是怎么樣的,秦國士兵的鎧甲和頭盔樣式是怎樣的。
三、評價機制的開放性
教師評價及時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教學結果,也影響著每一名學生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不同看法和態度,很多初中歷史教師還有錯誤的思想觀念,認為只要教學方法選擇得當,那么后續的評價機制是否科學似乎已經無關緊要了,但實際上,教學任務和學生作業完成以后,教師只有通過更加科學的評價機制來形成一定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才可以使得整個課堂變得更加開放,并學生無條件的信賴教師,并熱愛上歷史這門學科。
一方面,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局限性,不再以是否完成預設任務作為判斷教學結果的唯一標準,而是需要考慮到學生在這堂課當中是否具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是否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是否能夠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對課本知識和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大膽的質疑,并且跳脫出標準答案的局限性,針對同樣一個歷史問題和歷史知識點,應當考慮不同的解決辦法和學習思路,舉例來說,在學習新航路開辟相關知識的時候,其影響性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論述,鼓勵學生們可以持不同的意見進行對抗辯論。這種教學評價機制在很多知識點當中都可以被應用,例如辛亥革命的影響、五四運動的影響等等。對待同一歷史事件,最終的看法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但傳統歷史課堂卻將學生們的思想禁錮在一套標準當中,這是對人文主義特性的抹殺,更是對歷史學科開放性特征的抗爭。所以,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們利用發散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進行思考,還歷史學科開放性本質。
總的來說,雖然歷史屬于文科的范疇,但這卻并不意味著歷史這門學科只需要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教學目標,相反的是,歷史雖然是對過去現實情況的一次次還原記錄,但在后人進行學習和了解的過程當中,卻更加強調學習者對于歷史事件的綜合性評判,而這也就意味著歷史這門學科具有更強的開放性特點。
[參考文獻]
[1]汪慧勤.初中歷史開放性教學的教學實踐探析[J].才智,2017(26):172.
[2]張永.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開放性思維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0):7.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華家嶺學校,甘肅 定西 74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