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波 時曉勇
摘 要:高校學生社團是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本著自愿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原則組織實施的非營利性青年學生組織[1],是在學校黨委、團委領導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提高自身素養,增強各方面能力的團體。社團通過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豐富課余生活,但是在此過程中存在限制其發展的因素,通過查擺問題、明晰現狀,提出解決策略,以此更好地指導學生活動,促進學生社團發展。
關鍵詞:高校;社團;發展問題;策略
引言
高校學生社團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作用,是學生發展興趣愛好,豐富課余生活,增強組織協調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等的重要學生組織[2]。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獨立意識相對較強,能夠自發組織一些活動。如:科技創新比賽、團隊志愿服務、藝術表演類、文學表達類等。社團種類教多、數量相對較教大、活動類型多樣。但是社團活動質量層次不齊、精品活動較少、學生參與度、興趣度有待提高、缺乏設備及活動資金、組織機構冗余、社團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等限制社團進一步成長和發展。
一、社團存在問題
(一)思想政治育人方面
活動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導向有待進一步凸顯。青年時代正是三觀及核心價值觀養成的黃金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期。學生一般自發組織各類活動,單純的活動在育人效果上不夠明顯[3]。高年級給低年級單純地布置工作任務,低年級機械的完成工作或參加活動,缺少目的導向。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是機械的、空洞的、不完善的。
(二)社團內部組織方面
第一,社團內部成員較少,基本在二三十人,而會員在一百至二百人。社團數量增加,納新明顯吃力。直接結果是導致在社團招新時社團會員數不足。大一學生空余時間較少,成為選擇社團的考慮因素,限制社團新鮮血液的注入。第二,社團內部管理松散,考核機制不完善。社團招新吸納會員收取會費造成注重數目忽視質量的導向。進入社團有的通過與認識的學長學姐“打招呼”;有的多次面試甚至筆試,程序繁瑣;缺乏詳盡統一的納新標準。內部成員管理松散,要求不明確,缺少詳盡的培訓及人力資源規劃。在換屆選舉上,往往高年級“任人唯親”而非選賢舉能,閉塞成員成長進步道路。第三,受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自發組織、自我管理、外聯拉動贊助接觸社會,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甚至有的以社團職務諸如部長、副部長、會長(主席)等稱呼學長學姐[4]。
(三)社團活動開展方面
第一,社團精品活動較少,數量足夠,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活動較少,社團特色不夠突出,社團定位局限,教條主義現象明顯,思維禁錮限制活動創新,精品活動較少,特色、優勢打造力度夠不夠充分。第二,社團活動經費不足。社團經費主要來源是新納入會員交的會費,自身外聯拉取的贊助比較少,很少能拉取現金贊助。且拉取贊助時,社團多會考慮自己社團的性質與商家的性質是否匹配,因此外聯拉取贊助能力較弱。社團會費支持力度不足,后期活動支撐難以為繼。
二、解決策略
(一)加強思想引領,拓寬教育渠道
青年時期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師指導、活動開展、會議總結上加強思想引領。以理想信念培育為重要內容,積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旗幟鮮明地高揚政治性[5]。在活動中,強調理論實踐相統一。如,草坪音樂節與紅色愛國歌曲相結合。加強社團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組織成員參觀革命教育基地,弘揚愛國革命精神。引導社團內成員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增強奉獻精神。將社團作為課堂外的育人場所,多開展例如教育類的、公益類主題團建、學院同類社團聯誼式團建、校際聯盟式團建,增強成員歸屬感,加大教師對活動指導力度,共同打造“家”文化,增強社團核心凝聚力。抵制社會不良風氣滲透,加大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學校學生社團生態環境,開展以年度為單位的社團優秀標兵、先進個人、新聞人物、先進事跡評選,以活動促教育,以教育促成長。
(二)創新管理辦法,完善考核機制
加大社團對外宣傳力度,突出社團自身特色,增強品牌效應。通過創新社團宣傳、管理、考核機制,實現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相結合[6]。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辦法相結合。解放思想,引進新人、新思想。加大對外宣傳,走出社團內部,吸納優勢促進成長。擴大納新范圍,簡化納新模式,改進社團成員成長機制,完善干部培訓以及考核制度,以能力為重要選拔標準,結合常規公平公開的選舉競聘制,選出優秀的社團負責成員,帶領社團更好地發展。實行換屆不走人辦法,社團上一屆管理者傳授管理經驗,在社團內繼續服務、管理;社團在發展過程中立足本位、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大膽創新,依托現代媒體技術如HTML5資源平臺、APP,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助力社團發展。另外要拓展思路,加大教師指導力度,在教師指導下形成完善的社團管理、育人、考核辦法,完善制度體系,改變內部管理松散、不良競爭的現象。
(三)轉變工作思路,增強品牌效應
針對社團精品活動較少的現狀,社團適當拓寬發展道路,在發展特色的同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機制創辦品牌活動、精品活動,提升知名度。創新活動機制、活動模式,能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新老辦法相融合,新老模式相契合。加大教師指導力度,學校支持力度。堅持創新保效果,立足本位促發展。為社團整體發展打好基礎。結合社團自身特點和各學院特色,創新開展特色活動。開放眼界,校內校外相結合,只要在學校和二級學院的規定范圍之內,都可以提出申請,學校及學院層面制定合理方案,加大社團支持力度。加強與其他高校的聯系,與其他高校同類型社團聯合舉辦大型活動,增強社團的號召力。例如:手工藝協會的活動可以緊緊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可開展實踐活動,采訪民間手工藝人,借此機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文化。不要受社團名稱自身定位的限制,可以聯系老師,針對師范生說課、講課舉辦一些活動,真正讓同學們有所收獲。
針對社團活動經費不足的情況,社團內部活動經費收支透明化,使用合理化。預算充分化、精細化[7]。堅持團委領導、學生管理的辦法,支持社團加大外聯,充分發揮自己拉取贊助的優勢。不要過于受自己的定位的束縛,要抓住機會發展自己。本著自給自足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8]。外聯拉取的贊助類型可以有所創新,鼓勵與志愿類、教育類的機構合作
[9]。社團可根據不同活動的成本多,實行成員捐贈、友情贊助。學校應加大支持社團建設帝都,進一步加大社團經費支持力度,在學生活動上,適當增加活動經費投入。
加大教師指導力度,通過調研走訪學生,深入了解,廣泛聽取學生意見、進行思想交流,堅持“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工作方針,實現精細化管理。加大教師指導力度,深入了解學生現下困難,著力解決好、發展好、維護好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問題。
三、結語
通過創新工作方法、管理辦法、轉變工作思路,著力解決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成員少、精品活動不多、品牌效應不強、活動經費不足問題。立足學校實際,做好學生管理、思想引領,以制度保證為經,社團活動為緯,精品活動為點,以點帶面。做好活動宣傳、安全和意識形態方面工作。通過管理落實、辦法創新、工作細化,推進學生社團發展,打造一支將責任擔當、重工作實效、言行規范、積極上進的社團隊伍,讓學生學的好、鍛煉好、發展好,促進學生社團高效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穎靜.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442.
[2] 張巍,張煒.高校社團活動對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基于BH大學法學院的實證研究[J].現代交際,2019(17):44-45.
[3] 劉震.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對策研究——以A校為例[J].智庫時代,2019(40):140+142.
[4] 高偉.高校學生社團過度社會化對策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40(08):131-134.
[5] 方寧,趙玎玎.新時期高校政治理論型社團探究——基于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社的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9(09):8-9.
[6] 王洛斌,陳愷宇.浙江省高校社團組織問題研究——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9(28):140-142+163.
[7] 李思思,吳獻中.高校旅游類社團經費管理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01):89-90+93.
[8] 韓笑波.“五自”形態下的高職學生管理[J].科技風,2016(14):29.
[9] 吳文霞.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06):215-216.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煙臺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