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萍 鞏紅江
摘 要:在現(xiàn)階段新課改背景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得課堂活動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課堂氛圍更有活力。但是同時也出現(xiàn)了較多問題,為了使得課堂活力得到保障,教師應該有效應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使其能成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源。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策略
隨著新課改推行,新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化,在教學中找到了與生活的有機契合點,課堂氛圍也更具有活力[1]。同時也出現(xiàn)較多問題,比如教案的設計雖然較為合理、科學,但在實踐過程中效果不佳[2]。筆者結合多年教育經驗,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師過于拘泥教案預設,對于動態(tài)學案生成則較為忽視。對于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由于教師的認識較為不足,常常被忽視,這也導致教師缺乏資源整合能力,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上也較為不足,無法達成新課改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整合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展開探討,以期為小學教育提供借鑒。
一、捕捉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對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進行捕捉是教師共同的疑惑,然而事實上只需要教師巧解思維,融入學生的跳躍思維中,也較為容易捕捉到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課堂動態(tài)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學生注意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積極性等。在課堂中對此類資源的捕捉,要充分利用學生思維,而不是使用教師的思維限制于教材,進而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傳統(tǒng)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將教材奉為原則,超綱的內容與錯誤一樣,是需要進行限制的。然而數學思維本身就需要開創(chuàng)性,若是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就限制學生思維,對于超綱內容不予評價,或者一筆帶過,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導致學生思維受限,而在之后的教學階段中進行糾正也相對較為困難。應用動態(tài)生成資源,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氛圍,也能培養(yǎng)其他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獲得自信。
比如在教學“十以內的數”的過程中,教師正在與學生做練習,詢問學生。大家知道小于5的數有幾個嗎?大部分學生會回答有5個,但是部分學生可能會提出異議,在筆者教學實踐中不止一個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個別學生會回答無數個,這個答案出乎學生及教師的預料,甚至部分同學還會嘲笑他。教師便可以叫學生的名字,讓他起立,問他為什么,學生說因為有-1以及-2等等數字。教師便可以詢問其他同學,大家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數嗎?有的同學會回答,樓層就有-1,-2的。教師便可以叫那個勇敢說出無數個的學生坐下,并面帶笑容地說:當年老師學這一課的時候,我也這樣說,我的老師告訴我這些負的數被統(tǒng)稱為負數,泛指比0小的一切數。許多教師在此處便覺得課堂無法掌控,更不知道如何繼續(xù)進行本課練習。教師可以重新定義題目,將題目改換成小于5的正數,課堂便能繼續(xù)圍繞教材展開。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并不是出現(xiàn)就意味著成熟,教師應該任其發(fā)展,引導其發(fā)展成熟,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夠保持集中,學習積極性高漲,期待提出異于旁人的意見,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及肯定,便是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力。
二、利用錯誤形成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垃圾是位置放錯的寶貝。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過程中,因為受到知識基礎、心理及生理特征的限制,出現(xiàn)錯誤是較為普遍且正常的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態(tài)度往往較為消極,比如否定、立即進行糾正,甚至將學生所犯錯誤立為典型,讓其他學生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結果往往是學生自信受到打擊,學習積極性下降。事實上課堂出現(xiàn)的錯誤若能得到合理的解決,會使其成為有效、最為珍貴的教學資源。因此,關鍵在于教師合理的價值引領,使得錯誤發(fā)展成為學習資源。若是一旦促成,能夠使得發(fā)生錯誤的學生繞過思維阻礙,對于錯誤的認識更加深刻,更能深入理解知識,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自信。
比如在“四邊形分類”中的一道判斷題,題目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老師先不急于對學生判斷的正確性進行評價,先讓不同意見的學生代表上臺展開辯論。學生1號出示了一個梯形,梯形上底和下底是平行,判斷為正確;學生2號出示了一個長方形,認為長方形對邊平行,但不是梯形,因此判斷為錯誤。臺下的學生則已經看得分明,題目中有只有兩個字,即只能有一組對邊平行,所以只能是梯形,這一判斷題目即梯形定義。學生2號此時也已經分明,在小學數學題中判斷題相對較多,若是學生明確只有與有的差別,在之后的審題中也能更為小心。經過這一番辯論后,學生總體都更為形象地了解到題目中的陷阱,并能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被挫傷,更有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秉承錯誤是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一類的觀念,將解決問題的責任從教師轉向學生,學生在辯難中明確關鍵,在加深理解的過程中,亦能使得學生數學思維更為嚴謹。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更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社會對新時代下的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具有動態(tài)的特點,應用的過程中,較為考驗教師的應變思維,且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應用方式眾多,教師應用的過程中,為了達成應用目標,還需要系統(tǒng)性地對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進行學習。本文對現(xiàn)代數學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有效應用策略進行了闡述,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丁梅.捕捉精彩瞬間打造精品課堂:談政治課堂中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的利用[J].甘肅教育,2018(8):119.
[2]代鑫,常崝.生成性資源的潛在價值與采擷利用:以北京大學“國培計劃”項目為例[J].繼續(xù)教育,2018,271(6):18-2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數學課堂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有效利用策略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138。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