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凡 馬春燕 王敏嫻 周秉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文化風俗走向縱深化發展,代際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有鑒于此,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在這一背景下,有關職場女性生育意愿的探究就顯得尤為關鍵。本文通過對杭州市余杭區1224名已育一孩職業女性進行抽樣調查,運用 Logistic 模型進行回歸分析,考察全面二孩政策下職場女性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抽樣調查直接反映出工作問題以及經濟問題是女性在面對“生育二孩”難題的主要考量因素;而在職場歧視層面,生育與工作的平衡問題、經濟問題以及二胎的教育問題會影響女性的生育意愿;此外,二元Logical回歸分析結果則反映出對職場女性生育二胎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女性害怕工作被取代以及認為生育二孩會影響工作和職業發展。
關鍵詞:全面二孩;生育意愿;職場女性
引言
眾所周知,“計劃生育”成為我國基本國策、正式寫入憲法迄今已37年。隨著我國社會結構改革走向縱深化,計劃生育政策的負面影響逐漸顯露,主要表現為適齡勞動力減少與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因而我國生育政策作出適應性調整已是迫在眉睫。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決定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經過兩年的緩沖期,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將其進一步擴展為“全面二孩”政策。由于一國生育政策調整牽涉之廣泛,影響因素之復雜,尤其是生育主體——女性更是需要為此作出取舍。有鑒于此,因此筆者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對杭州市余杭區1224名已育婦女的二胎生育意愿進行調查,并運用 Logistic 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以冀探究限制女性生育意愿的原因及其解決對策。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與材料
本次研究著重調查杭州市余杭區內已生育一孩的職場婦女,并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進行:線上通過“問卷星”軟件制作《杭州市余杭區已育職場婦女二孩生育意愿調查問卷》,在杭州市余杭區XX眼鏡有限公司的“已育婦女保健群”微信群中發布。線上共回收調查問卷560份,有效問卷55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8.9%;線下則向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以及夢想小鎮周邊區域的職場女性發放相同內容的調查問卷709 份,回收709份,有效問卷6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到94.5%。本次研究共回收調查問卷1269份,有效問卷1224份,整體有效問卷回收率96.5%。其中,18-25歲的女性有424人,26-35歲有565人,36-45歲有94人,46歲以上有141人;學歷在高中及以下達到306人,本科或專科達到777人,本科以上達到141人。籍貫為農村的有606人,居住在杭州市余杭區的有618人。
(二)具體研究方法
1、抽樣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線上與線下調查雙途徑結合的方法:線下隨機選取2018年6月至8月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以及夢想小鎮周邊區域的職場女性670人;線上采取問卷調查方式調查554人(通過公司內部建立的“已育婦女保健群”調查,并明確調查對象和問卷填寫要求),線上線下共抽樣1224人。
2、調查方法
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形式進行,內容由職場女性歧視現狀、二胎生育意愿以及影響生育意愿因素三部分組成。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au統計軟件,使用的統計方法為 Logistic 回歸模型,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二胎生育意愿
在本次總數為1224名調查對象中,愿意生育二胎的共有581人,占47.46%;不愿生育二胎的共有643人,占52.53%。在對職場歧視因素進一步調查后,我們發現影響女性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為無法平衡好生育與工作的關系(51.8%)、經濟壓力過大(41.2%)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37.6%)。
本次研究表明,54.1%的調查對象都認為生育將會影響當前工作現狀和職業終生發展。從影響生育意愿的因素看來,女性無法平衡好生育與工作的關系嚴重影響了其生育意愿(占比51.5%),其次,經濟上的壓力也淡化了女性的生育意愿。(占比40.2%)。
(二)二胎生育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1、單因素分析
從調查對象本人對于產假福利及相關保護制度了解情況;女性退休年齡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男女同工不同酬;非工作性質要求的性別定崗和區別待遇;產假后返回工作,從原來的崗位調走;影響您的工作現狀與職業終生發展;害怕自己的工作被取代;擔心排隊懷孕,無法做好時間安排;怕產假的縮減以及職業發展;經濟壓力過大;孩子的教育問題構成11個因素對職場女性二胎生育意愿差異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加薪機會和升遷機會較少、 無法平衡好生育與工作的關系,這2個因素對職場女性二胎生育意愿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2、二元Logical回歸分析
將職場女性對生育意愿(0,1)作為因變量Y,將上述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9個因素作為自變量X(詳見表 2),引入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以排除各個自變量間的混雜(詳見表 3)。從回歸系數來看,對職場女性生育二胎意愿最大的兩個因素為女性害怕自己的工作被取代以及認為生育二孩會影響工作現狀和職業終生發展。
三、數據整合與對策研究
盡管“男女平等”已然成為時代的主流觀念,但在社會勞動就業方面,“性別歧視”仍然是一道阻礙女性的“隱性門檻”。在激烈的職場競爭環境中,女性往往處于弱勢群體。同時,為了改善老齡化等諸多社會問題,根植于我國國情的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勢在必為。因此,在職場就業日益嚴峻的當下,二胎的“生”與“不生”自然成為了影響女性終生發展的重要轉折。
根據本次調查數據,職場女性婦女整體生育意愿不高。杭州市余杭區已育婦女生育二胎意愿比率僅為47.46%,這與茅倬彥等 ( 2013)
①李琳等( 2014)②張曉青等( 2016)③ 研究結果類似。已育婦女生育意愿影響因素體現了職場女性生育的新特點,影響工作現狀和職業終生發展(Z=3.305)、害怕自己的工作被取代(Z=2.319)成了影響職場女性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筆者以為,極有可能是職場壓力所造成女性“不敢生”:用人單位從“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④,將女性的婚姻以及生育情況納入成本的考慮,導致女性天然的競爭劣勢被進一步放大。女性一旦選擇生育,投入在事業中的精力自然比同級競爭者要少,出于種種考慮,部分女性不會在這一階段生子,這便導致了全面二孩政策無法徹底落實。
在繁蕪叢雜的社會關系下,來自生理、傳統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歧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女性的生育意愿。當下,我國人口生育率低,老齡化趨勢顯著,中青年的養育壓力加大,女性生育意愿本就受到抑制,而職場性別歧視又加強了這種“抑制”效果,人口的低生育率又進一步加劇了人口老齡化,不難看出,我國社會正在走向一個惡性循環。
結合調研數據,立足我國社會現狀,為提升職場女性“二孩”的生育意愿,緩和社會矛盾,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在立法層面上,建立完善合理的育假制度
建立、健全男性陪產假制度。男性陪產假的設立和遵行能夠提高用人單位在招聘男性職員時的生育成本,縮小用人單位在招聘男性職員與女性職員時的生育成本差異,降低用人單位對女性生育問題的關注度,以“側面”角度緩解女性職場歧視問題。
此外,必須注重育假制度的靈活與人性化。在男性陪產假休假時間應以日(或半日)為單位,在對所屬單位進行報備后,男性職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次休完,也可以一次性休完。事實上,女性產假亦可以采取這種思路。在這樣靈活機動的休假制度下,職員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更加合理分配工作時間與家庭時間,而企業所要承擔的一個集中時間段的勞動力缺失也會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2、在社會層面上,完善職場女性生育保險
從根本上來說,女性的生育問題屬于社會問題的范疇,在解決機制上也應由社會進行兜底。在此意義上,生育保險似乎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著力點:女性生育保險可以緩減女性職員因生育子女而勞動能力暫時中斷而產生的風險,同時在借助國家和社會力量的前提下,孕產假女性職工在物質和基本醫療層面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況且,企業為在職女性職員交納一定時間段的生育保險也是“以小博大”之舉:在該女性職員孕產假時由保險公司負責一部分該職員的產假工資福利等,可以直接起到緩解企業壓力,降低企業用人成本的功效。
通過上文所述的有關環節女性歧視、保障女性生育權益的雙層次體系構建,女性受歧與生育保障措施無法落實等問題將受到兩個不同“緯度”手段的聯合“制約”。
四、總結
本次調研主要反映了我國職場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率略低的現實情況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對于針對全面二孩的“輔助措施”的建設以及這一政策的真正落實都具有意義。然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性別歧視等問題由來已久,不可一蹴而就,全民皆要有打拉鋸戰的準備。在進行綜合治理的過程中,筆者以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中之重仍是建立以社會、政府為兩級核心,由企業、社會組織作為輔助的管理體系。只有基于這一管理系統,保持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同時統籌教育、醫療以及服務體系完善等方面,才能最終促進我國人口結構會的合理化。
[注釋]
①茅倬彥,羅昊:《符合二胎政策婦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差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研究》,載《人口研究》2003年第1期 。
②李琳,崔元起,劉小芹,楊芬,陳建平,梁紅,袁偉,苗茂華:《上海市在婚戶籍人口二胎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 素的研究》,載《生殖與避孕》2014年第11期 。
③ 張曉青,黃彩虹,張強,陳雙雙,范其鵬:《“單獨二孩”與“全面二孩”政策家庭 生育意愿比較及啟示》,載《人口研究》2016年第1期。
④ 石彩霞,宋效峰:《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探索》,載《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