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校同
摘 要:當前我國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具有的時代性、導向性和復雜性豐富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涵,同時也面對著缺失理想信念、弱化新社會階層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加大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難度等問題。在新時代下,以人文關懷為支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凝聚力;以求同存異為原則,整合和引導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以不斷創新為核心;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性;是切實提高各社會階層對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與吸引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工作,發揮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作用。”[1]新社會階層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和經濟所有制變革的產物,新時代下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寶貴思想資源,探析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特征及其意蘊價值,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整合功能和導向功能,提高新社會階層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一、新時代我國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的主要特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突破了經濟所有制單一的局限性,社會物質利益從由國家主導向市場多元化轉變,社會資源分配也趨向市場多元化,導致社會階層分化、利益主體多元,利益多元化也必然反映在意識形態的多元化,新社會階層群體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斷地發展壯大,其階層意識覺醒,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在新時代顯現出新的特征。
(一)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在實踐發展中更具時代性
新社會階層作為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階層分化的新興群體,主要來自于自主擇業的知識分子與非公有制人士這兩類,呈現出“體制外”的生存特點,他們所尊崇的是市場式功效的價值準則、以經濟因素為價值判斷,強調效率與競爭的市場觀念促使他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生活技能,勇于在多領域探索和嘗試。新社會階層的精神特質體現和作用于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創造性發展了社會成員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注射了活力。新社會階層擁護市場制度,是西方各種思潮最直接的受眾,能夠對西方各種思潮有選擇的、有鑒別的吸收,生產出有利于社會成員思想文化解放的階層意識形態知識。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是西方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新時代進步性的階層意識形態。
(二)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在傳播過程中更具導向性
新社會階層成員一般“從事以腦力勞動或者以腦力勞動為主、兼具體力勞動的職業,一般以較高知識素質勞動技能為前提。”[2]在其經濟自主化活動中,其價值觀念能過通過活動傳遞給受眾,生動活潑、娛樂個性化的活動滿足感官刺激與情感愉悅的需要,更容易獲得其他群體的價值認同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新社會階層作為改革開放中的受益者,作為“先富”人群,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們的“首創精神”、“典型案例”、“成功逆襲”為青年群體視為奮斗動力,推崇他們的價值觀念,效仿他們的足跡。新社會階層“群體占據著具有較高聲望的職業位置,而且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也有重要的作用。”[3]主要表現在網絡平臺上具有強大的引導力和影響力。新社會階層通過不斷地參與社會事務議題,運用自身的知識素質,既能引導網絡輿論的走向,又能對大量傳遞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很多新社會階層的個體承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以微博平臺為例,新社會階層對于社會事件議題的觀點以及評論,以非常快的速度傳播和轉發在網絡上,引起公眾的支持與討論,具有極高的關注度,這些觀點和評論往往能夠影響政府處理社會事務的效率和決策,甚至能夠直接影響當事人的行為。社會事務在網絡平臺持續高度關注與發酵過程中,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得到有效的傳播和認可。新媒體從業人員中個人影響力也不容小視,“微博大V”作為網絡意見領袖,其“粉絲”數量驚人,個人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其多樣化的作品是公眾娛樂生活的主要部分,通過作品主題表達的階層意識形態滲透于“粉絲”群體,訪問量與瀏覽量并不亞于官方新媒體。新社會階層在參與社會事件議題、創作文藝作品等活動中,其階層意識形態為其他群體所接受與認可,并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
(三)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在內容形式上更具復雜性
新社會階層“聚集了相當多屬于高學歷、高科技、高層次的‘三高人員,‘精英化趨勢明顯。新社會階層思想意識與價值取向復雜。他們當中既有當代馬克思主義的踐行者,也有各自西方思潮和價值觀的追隨者,宗教與迷信活動也一定范圍內存在。”[4]集中表現在身份地位的頻繁變動,新社會階層分散于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中,其就業方式與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有著強大的“進化”能力,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變化,不斷的衍生新的群體類型,規模也在不斷擴張,產生新的就業崗位,比如自由導游人、自由撰稿人、網絡主播等等。同時,新社會階層的涌現推動了社會結構趨向開放和多元,催生出潛在的多元的利益主體,與原有的群體存在利益沖突,并隨著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造成貧富差距,不同主體的經濟利益訴求和政治利益訴求差異明顯,致使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內容形式上有很大的差異性與復雜性。
二、新時代我國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挑戰
新社會階層的涌現與不斷壯大,正確認識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存在的不足,不斷調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容和方式,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導向功能與整合功能,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和管理權的必要前提。
(一)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缺失馬克思主義信仰
“消解客觀真理已成為當代敵對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目標,把社會主義倫理化是基本方略。”[5]新社會階層人員深受其影響,他們對自己手中的財富和未來的處境有較強的不安全感,擔心政府某個決策或是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會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威脅到即得的利益,所以對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制度設計極為關注,期待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倫理化”的西方意識形態更具有主動性和吸引力,即更符合新社會階層群體的利益需求和政治訴求。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趨向于西方意識形態的“平等、民主”觀念,致使各種西方思潮侵占新社會階層思想陣地并迅速發展,西方意識形態將科學社會主義的客觀真理和客觀規律轉化為一種倫理訴求,對我國新社會階層意識形態進行滲透,削弱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彰顯個人價值的自由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