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雄
摘 要:本文以荊州技師學院德育實踐為例,探討從科學定位目標、創新德育內容要求、拓展工作途徑、創新德育實踐模式四個方面著手,積極探索,與時俱進開展德育工作,為技校學生的職業成長與發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關鍵詞:以德為先 技工教育 德育工作
學技先學做人,德育是鑄造學生靈魂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價值觀的養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近年來,市場經濟中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影響,復雜多變的環境變化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沖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素質技工的更高要求等,都對技工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課題。
一、新時期技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和認識
新形勢下技工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會做事),也要引導學生發展職業技能(學會學習),還要讓他們有能力融于社會(學會相處),更要引導學生開發自己的潛能,把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會發展)。這是新時期“工匠精神”——專注嚴謹、堅持敬業、精益求精的具體化。荊州技師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在進一步鞏固德育成果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為學生的職業成長與發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德育工作探索與實踐
1.科學定位目標,引領學生成長成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強化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已經成為技工院校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我們基于“基本道德規范”和“基本職業素養”確定橫向和縱向二維德育目標,“基本道德規范”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基本職業素養”包括引導學生培養職業興趣,樹立職業理想,強化職業技能等。二者共同的德育目標是: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等。圍繞著德育目標的分解,組建德育工作團隊,在教育、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春風化雨式地開展育人工作。
2.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德育內容要求
按照德育大綱要求,將中國精神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列為重要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理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形式多樣的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遵紀守法意識;通過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規矩意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通過誠信教育引導學生塑造誠信品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消除不良情緒,陽光健康成長。
真正的教育在于發現、喚醒和激勵。真正的德育首先在于點亮學生的“心燈”——積極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的希望。針對中職學生中考挫敗感強烈,對自己學習、生活和人生前途充滿自卑心理的實際,我們堅持將中國夢教育與學生個體成長夢教育相結合,大力開展職業理想教育,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優勢,自主選擇技校三年的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每年都有一批批中考低分學生順利升入高等職業學校或成功就業。學校以“尊重教育”“激勵教育”“成功教育”點亮每一位學生心靈之燈,讓學生灰暗的內心世界不再空虛失落,有了這個起點,其他許多德育難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3.拓展德育途徑,多措并舉合力育人
任何好的德育理念、德育內容都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有效德育途徑去實現,通過創新德育活動與方法去落實。學院德育教育主要依托六個德育平臺建設進行。
(1)課程教學平臺。第一,學科課程德育平臺。把德育貫穿、滲透、整合在所有學科的課程建設中,在學科教學和實習實訓中引導學生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滲透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科學精神、健康意識、環境意識等教育內容。依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規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第二,德育課程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德育課程在培養學生道德認知與行為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德育課教學的組織領導,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安排足夠的教學課時,嚴格德育課的考核標準,確保德育課的教學質量。同時開設德育巡回課,組織觀看教育影片、聽專題講座、舉辦德育主題活動等,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充分發揮主渠道的作用。第三,社團活動、選修課和社會實踐活動平臺。通過制定社團規章和選修課評價機制,確保第二課堂有效、有序開展。依托專業特色認真組織班級值周活動、青年志愿者等實踐活動。通過軍訓教育培養學生紀律觀念、磨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2)德育隊伍平臺。第一,完善德育隊伍。圍繞著德育目標,建立和完善了德育隊伍。著力于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為學校德育工作分階段實施提供抓手;以專業為單位組建德育工作團隊,著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第二,強化隊伍培訓。分批次組織優秀班主任和德育骨干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講座、考察,研討、觀摩,學習先進經驗;每年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每學期開展一次班主任技能競賽和德育說課比賽,做好班主任青藍工程,促進新任班主任盡快成長。完善德育隊伍評價體系,開展校級班主任新秀、班主任能手和德育名師評選活動;加強校園德育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啟動德育名師工作室、推進德育名師工程建設。
(3)德育基地平臺。建設技能成果展覽館,激發學生勤學技術、苦練技能的積極性;與武警支隊、轄區派出所開展共建活動,推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參觀本地知名企業,加強職業理想教育;清明祭英烈,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組織多種形式的志愿者活動,感悟雷鋒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吸納先進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辦好“業余團校”,引導優秀學生不忘初心跟黨走,青春建功新時代,辦好“道德講堂”,培養普通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成功,辦好“紀律學校”,使其成為問題學生的轉化基地。
(4)校園文化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體現技工教育特色的育人氛圍,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成長成才。每年舉辦一次技能文化節和校園文化藝術節,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新生軍訓、運動會、元旦文藝匯演、課間活動、陽光體育等文體活動,形成了“大型活動屆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動系部化、特色化,小型活動社團化、經常化,班級活動普及化、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氛圍。
(5)網絡育人平臺。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網絡平臺開展學生、教師、家長網上交流,用互聯網這座橋梁把學校、家庭、學生聯系起來。這大大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聯系,使教育工作更加及時。
(6)德育研究平臺。定期舉辦德育論壇,進行德育特色課巡回教學,收集成功教育案例,編寫德育論文,完成德育課課程資源包和德育活動電子資源包開發。堅持德育校本課程研究與開發,完成有關文明禮儀規范動作的視頻教材,積極申報和妥善完成德育工作的相關課題。
4.強化實踐體驗,創新德育實踐模式
通過設計學生德育成長線路圖,按五個教育模塊分階段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1)行為習慣養成訓練和遵章守紀教育。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重點進行軍訓、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校規校紀教育、文明禮儀、行為規范教育等,為今后生活和職業生涯夯實基礎。
(2)感恩回報訓練與立德成才教育。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二學期,重點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利用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等,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范。
(3)團隊合作訓練與自信自強教育。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三學期,在繼續強化感恩立德教育的基礎上,重點開展自信、自強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加強素質拓展訓練,培養學生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道德教育。從學生入學后的第三學期開始,重點以職業道德教育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升職業素養。
(5)就業指導訓練與職業生涯規劃。采取分階段方式,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就業指導訓練,實現就業創業指導和職業素質教育的全程化。
三、德育創新實踐的實效性與特色
1.德育工作特色鮮明
形成以理想信念等“六項教育”為載體,以六個育人平臺建設為保障,以五大模塊訓練為抓手的具有本院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2.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運行管理機制
制定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統籌德育工作,組建一支“專兼職結合、校內外互補”的德育工作隊伍,做到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推進學院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3.一步提升學院的軟實力和辦學聲譽
通過創建學生活動品牌,形成覆蓋全院學生、有較大影響力的德育教育活動體系,促進學院教風、學風、校風建設,構建安全、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
四、技校德育工作的反思與展望
當然,我們在實踐中也深深地體會到,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助推學院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既是學院發展的需要,也是區域內乃至全國技工學校發展的需求。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地區在質和量上還有較大差距,與國家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在“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形成更符合中職學生實際、更具有操作性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以適應新時期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讓每一位中職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將是我們職教人永遠要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丁夏敏.以德為先促進技工教育健康發展——由無錫技師學院德育創新引發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
(作者單位:荊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