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選梅 胡蘭
摘要:介紹了《會計法》修改的主要內容及意義,分析了《會計法》修改對全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提出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對策: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應該主動適應這種變化,積極應對,主動作為。
關鍵詞:《會計法》;修改;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35-02
1《會計法》修改主要內容及意義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會計法的決定[1]。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81號主席令:公布新修訂的《會計法》,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第81號主席令,《會計法》修改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會計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的強制性要求轉變為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能力。
以前的《會計法》要求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修改以后要求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與之相適應,新修訂的《會計法》取消了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中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主管)的人員,會計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強制性要求,用人單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不得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評審、聘任,取得相關榮譽證書等限制性的規定,也就是說,從今以后再干會計工作,不需要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了。但是,更加強調必要的專業能力。
(2)更加強調會計從業人員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原來的規定是,凡是因為做假賬等以及貪污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而受到刑事處理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修訂以后,《會計法》規定:有此類違法行為的會計人員,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
(3)對情節嚴重的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等行為的處理,由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修改為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放管服”的要求,通過集中清理工作一批職業資格證書(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釋放了人才創新創業新活力和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新動能,提高了職業資格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2]。
2《會計法》修改對會計專業教學的影響
《會計法》修改施行以來,對會計專業教學乃至整個會計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會計專業招生形勢發生變化。《會計法》修改出臺后,取消了對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求,報考會計專業的學生人數出現波動。說明民眾對《會計法》修改的理解上出現偏差,誤以為從事會計行業沒有門檻或者門檻降低了,以為不需要通過專業的學習就可以從事會計工作。
(2)會計專業教學目標發生變化。《會計法》修改后,強調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并重,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今后用人單位很可能以初級會計職稱作為對會計崗位人員的招聘條件,實際上是變相提高了會計行業準入門檻。因此,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就必須從指導學生考《會計從業資格證》轉到通過《助理會計師》職稱考試。
(3)會計專業教學內容發生變化。之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3]。而現在的助理會計師職稱考試的科目則變更為:《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兩科[4]。看起來考試科目減少了,實際上考試內容更多、難度更高、綜合性更強。雖然取消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的考試,卻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會計專業教學中關于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法規教育的內容也需要隨之充實加強。
(4)會計專業教學方式發生變化。從業資格證的取消,意味著會計人員具有真才實學,而不是以前的唯文憑論、唯證書論。因此,會計專業教學中必須強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再通過不斷的繼續教育培訓,來加強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3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對策研究
面對這一變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應該主動適應這種變化,積極應對,主動作為。為此,建議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10個方面著手。
(1)加強宣傳引導。國家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面主要采取職稱評審和職業資格制度,職業資格制度不能覆蓋的就通過職稱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價。高職院校要利用多種方式、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社會大眾正確認識、理解《會計法》修改,消除片面、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讓大家認識到,對會計崗位的門檻不是取消了,而是提高了;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嚴格了。
(2)加強師資培訓。要根據《會計法》修改,加強對會計學科教師的教育培訓,適應法律修改和社會進步,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質。組織會計學科的全體教師以脫產培訓、研討、自學等多種方式、多種形式,堅持不懈的開展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主動適應形勢的變化。
(3)調整會計教學內容。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重點和內容要相應發生變化。要構建以培養合格的會計崗位工作人員為方向,以通過初級會計師職稱考試為目標,以《會計基礎》《管理會計》《會計實務》《經濟法》《審計實務》《稅費計算與申報》等課程為重點的新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體系。
(4)創新會計教學方式方法。變單一的課堂教育為課堂教育與實踐實操并重,將教學地點搬到企業、工廠、社區。改變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變老師講為老師提示,學生思考,老師引導,學生主講,老師組織,學生實踐,老師動嘴,學生動腦,老師動眼,學生動手,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5)更加重視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教育。要加強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財經法規、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等內容的教育。一方面要適當增加課時量,另一方面,寓教于樂,讓同學們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入腦入心。同時,還要講授一些為違法違規而受到懲處,付出慘痛代價的反面典型的案例,甚至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監獄開展警示教育,聽因為貪污、挪用公款等類服刑人員的懺悔之聲,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受到震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6)將會計課程列為公共課程。根據社會的發展趨勢,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會計常識。可將會計課程列為公共課選修科目,讓更多的專業開設會計基礎課程,讓更多的學生選修會計課程,讓更多的人接觸了解會計知識。
(7)構建會計從業人員終身職業培訓制度。主動適應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終身職業培訓制度的發展趨勢,高職會計專業應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有效性,不斷滿足勞動者提升職業能力的差異化需求。
(8)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可以與用人單位長期合作,廣泛開展各種形式,各種方式的師帶徒、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引導和激勵學生鉆研業務,學習技術、提高技能、成長成才。
(9)積極參與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建設。針對技能人才評價,建立健全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和職業院校職業資格認汪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10)建立科學的會計專業教學成效考核評價體系。采取教師比、學生薦、用人單位反饋、引入第三方測評等方式,不斷增強考評體系的科學性,提高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十一部法律的決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17.htm
[2]柳霞,門檻降低素質不能降低——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就第五批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答記者問[N].光明日報,20162——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EB/OL].ht-tp://www. gov. cn/gzdt/2012—12/20/content_2294730. htm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2016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有關問題答問[EB/OL].http://www.gov. cn./zhengce/2015 - 10/30/content_5002786. htm
作者簡介:周選梅(1974- ).女,講師,主要從事會計、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通訊作者:胡 蘭( 1970 -),女,高級講師,主要從事會計、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