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卉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近年來,雖然我國高職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但是我國各行各業嚴重短缺高級技能型人才,這將極大影響產業行業轉型升級。因此,大力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高職院校最緊迫的任務。
通過深入調查了解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文獻法、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其次對模具制造專業學生、教師設計了多份問卷,在湖南省5所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發放了5個班級300名學生,共計300份問卷,回收2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6.7%;再次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研室、企業相關負責人、學術帶頭人進行了訪談。
(1)培養目標定位。基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重點產業發展目標不同,高職院校發展方向存在差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也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區域性強、產業需求明顯上,因此,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有明顯不同。從訪問調查的5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上來看,培養目標基本按照教育部基本要求,根據自身不同制定培養目標,這些目標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培養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掌握專業基本技能,能夠勝任專業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二是培養面向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價值鏈云高端人才,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素養、專業技術知識、職業技能、熟悉工藝、能操作、懂管理、會維護,具有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的高素質綜合型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從調查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來看,無論是基本素質還是基礎知識,無論是崗位知識還是崗位技術,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技能結構,無論是專業基礎還是專業技術,都對其進行了明確要求。根據培養目標不同,培養規格也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有將職業崗位定位于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生產一線從事模具加工、調試工,有將職業崗位定位于從事模具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模具產品加工,模具設備維護及管理工作。
模具設計與制造是機械制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衡量制造業發展水平重要標準。模具設計與制造過程糅合了精密制造、數控加工、逆向工程、快速成型、CAD/CAM等為一體,使其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因此,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相對較高,要求學生能夠為生產、管理、服務和銷售一線服務,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維修等技能型工作,但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就業趨向難以在專業課程體系中體現。在設計的調查問卷中,52.6%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與企業行業高技能要求存在顯著差距,31.6%的學生認為存在較大差距;通過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發現,55.4%的企業負責人不滿意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水平,40%的企業負責人非常不滿意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水平,僅有4.6%的企業負責人滿意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水平。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培養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與企業行業要求銜接不足,導致學生在就業后無法滿足企業行業需求。
(2)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師資力量有待提高。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42%的高職學生認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基本滿意;35%的學生認為不滿意目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僅有23%的學生選擇了滿意目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從問卷可以看出,目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還有待改進。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以實踐實訓為主,以教材為主,以教師為主,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培養操作性強、動手能力強、主動性強的學生,因此,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與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要求相距甚遠。
通過調查發現,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理論教師占62%,實習實訓教師占38%。在企業從事過模具設計與制造工作的雙師型教師占8%,具有技師或高級技能資格的教師占80%。從數據可看出,專業實習實訓教師太少,學生參與的實習實訓時間也會相對減少,同時有過企業相關工作經驗的教師太少。
從調查問卷結果可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最大的問題是與企業行業銜接不緊密,畢業學生與市場無法良好對接。因此,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校企合作是培養高技能、高水平學生的有效途徑。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明確了辦學目標,與企業資源共享,資源互補,有效整合資源。通過崗位群工作任務融入課程體系教學,為企業進行定崗式培養人才,借助企業資源,高職院校既能緩解設施、師資、設備、實訓場地、技術等方面嚴重不足的問題,還能借助企業優勢,更新技術和資源,讓學生學以致用。
通過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辦學實力,企業競爭力都將有所提高,但是,目前校企合作開展僅限于在企業實習,在學校培養學生,在畢業后找到工作的層次。為了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可以開展訂單式培養方式。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實習實訓標準,企業派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學生在企業完成部分課時和學習,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從中受益匪淺。其次,可以開展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在校內外,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緊密合作,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以彌補在實習實訓過程中高職院校設備不足,設施陳舊,技術不足等問題。再次,可以開展共同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面對專業技術教師嚴重短缺的問題,面對要培養一個合格的模具生產實習指導教師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精力的問題,同時面對高職院校教師缺少企業相關工作經驗等問題,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共同制訂頂崗實踐培訓方案和培訓目標,選派優秀教師到企業進行崗位專業技能實踐,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學校開展培訓。
從調查問卷來看,學生動手機會少、操作能力差,與學生參與的實習實訓機會少有很大關系。因此,加強專業實習實訓,能夠更快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大多開設了鉗工實訓、金工實訓、電加工實訓、車工實訓、銑工實訓等實習實訓項目,部分學校開設了快速成型、五軸加工中心等項目,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條件限制,設備的精密程度和技術先進程度都達不到企業要求,實訓水平較低,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場地和師資限制,僅僅開設了鉗工實訓。這些問題制約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為了保障實訓結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實習實訓。首先,開設普通工種實訓。高職學生在學習初期缺乏對模具結構、類型、工作原理、零部件等方面的基本、系統和全面認識,那么,高職院校在開設實習實訓時,不但要教給學生基本操作,還要融入模具結構、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普通工種實習實訓過程中不但掌握基本操作,還掌握模具基本結構、基本原理。其次,開展綜合課題實訓。綜合課題實訓要求學生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能力,包括設計和制造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機床或注塑機上的安裝調試,生產成品,通過綜合實訓,學生能夠對模具設計與制造整個流程包括設計、生產和調試等方面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和了解。